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鄂伦春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鄂伦春族特色民族文化面临着变异、衰退、消失的困境与现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承与保护好鄂伦春族文化需要从政府、学校、媒体和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着手实行。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以迁徙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使用驯鹿的人",鄂伦春族早期以狩猎文化为主的服饰文化,显示出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标志。鄂伦春族艺术中的"狍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看出研究鄂伦春族服饰具有的划时代意义。鄂伦春服饰的所体现的多重价值包括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也都十分重要,然而鄂伦春服饰的礼服化和商品化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对鄂伦春服饰的的保护也刻不容缓。其服饰文化的价值,发展及其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口头文学作品数量丰富,主要分为“伊玛堪”“特伦固”“说胡力”等三种类型,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风格。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不断遭受冲击,产生一系列社会现象,其中包括大量少数民族自然村濒临消失。乡村振兴战略是直面危机的挑战,是积极应对乡村衰败问题、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涉及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赫哲族口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能有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传承乡村文化,构建和谐礼治乡村,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反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也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瑶 《魅力中国》2013,(34):61-61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一个少数民族都独具特色。本研究主要对鄂伦春族的民族歌舞进行赏析与探讨,根据教育学与舞蹈学的相关知识,对鄂伦春族的舞蹈构成及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希望鄂伦春族的民族歌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刘翠兰 《黑河学刊》2005,(1):119-122
鄂伦春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为8000多人,多居东北的黑龙江领域及大小兴安岭,以能骑善射著称于世。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外界文化的冲击,使他们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文化的解体。因此,重视和加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是"三农问题"中农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农村的现状以及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浙江乡村文化为抓手,以小见大,介绍了浙江乡村文化的基本形态和发展中的问题,并与日本乡村文化的发展作对比分析,寻求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乡村发展,其中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一个好的机遇。民族村寨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良好的民族风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贵州省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尤其是绝大多数精壮劳动力外出从业对咸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日渐凸显,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劳动力匮乏、人才缺失的问题相当突出。本文从咸宁农村人口外流的发展趋势、现状特点及成因入手,解析人口外流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分析当前形势下,人口与乡村振兴的因果关系与相关结论,并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过度外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官员在线     
<正>加强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福建省宁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书记谢再春谢再春在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老区民族村建设发展工作时说,民族村的发展既要挖掘民族元素,也要挖掘红色元素,要加强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通过旅游开发带动老区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把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模式既是经济研究的重点节点,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位于西南边疆的楚雄市紫溪彝村自然风景优美,彝族风情浓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经济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楚雄市紫溪彝村通过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利用旅游业带动农业、工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这一模式值得其他民族地区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成果的新战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无疑将成为乡村振兴问题的实质,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文化通过其开拓性、战略性为农村复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智慧支持和道德营养。  相似文献   

12.
龙茂兴 《发展》2006,(9):39-40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广阔的乡村尚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因此,消除贫困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如:"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在扶贫工作实践中,专家与政府逐步认识到利用乡村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是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广大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必经之路。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必须抓住乡村文明之魂,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培育农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面下功夫,进而引导广大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要针对乡村部分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人地钱"的问题,其中关键的是要理顺农村产权交易。落稳这枚棋子,乡村振兴就能全盘皆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表述,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方面上的具体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而在这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农村产业信息建设也是全民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就业增收。从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村信息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与实施,无法行之有效地推动各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打造更加适宜居住、发展迅速的美丽新农村,使之能够从整体上加快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中国整体经济的大格局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布局中具有"压舱石"作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施路径,有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L市B镇凭借"三产融合"的有效衔接"、两权分离"的提质增效"、利益联结"的激发活力"、党旗引领"的保驾护航等高质量发展路径所形成的"B镇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部署。该案例对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天津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落到实处,依法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推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中国农村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在"丘区乡村振兴学术峰会"上,学者们普遍认为丘区县实施乡村振兴应充分认识历史、市场和区位,提出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乡村人才振兴,可通过三产融合对冲农业的小部门化、以"互联网+"对冲乡村交易成本的劣势、以创新创业对冲城市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新时代,在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与规划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格局和现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高瞻远瞩的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及城乡共同富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划时代意义,转变发展思路和思维理念、模式,以新技术、新要求引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业,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打造秀美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