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前两次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不能满足等矛盾突出。为此,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了再次调控房地产的6条原则。5月29日,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以下简称《九部委意见》)的调控措施。伴随着各部委陆续出台的配套措施和各地方政府的具体措施,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
温柔的一刀     
自从住房商品化以来,房价上涨的脚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期间出台了数轮调控政策,但房价越调越涨使得政策出台者异常尴尬。常规政策无效甚至助涨房价,使人们愈加对房产税出台降低房价寄予了厚望,很多人甚至把房产税称作调控房价的“核武器”。有关房产税即将出台的小道消息几乎每年都传播过,但这只“靴子”在2011年终于落地,重庆和上海的房产税试点办法出台,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信息》2008,(Z1):24-25
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在广州、深圳及部分城市的降价声中落下帷幕。2007年是近两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后检验效果的一年,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回顾2007年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4.
“国六条”细则即5月29日九部委发布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价的意见》.我对“国六条”细则的总体判断是,这个政策是一个十分温和的政策.短期来看,除非还会出台新的政策,它对抑制国内过高的房价、过热的房地产投资影响可能不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六条”细则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会比较大,因为它的基本宗旨是调整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而结构调整是一个中长期问题.“国六条”细则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房地产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由此拉开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随后,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后续措施,从信贷、土地、税收和住房结构调整四个方面对“国六条”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对我国房地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背景、调控效果评估和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展望的角度,对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今年,国家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显然十分必要。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房价调控与现实市场的结合尚不够理想,尤其表现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在调整深度上多下功夫。税收政策调整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税收政策能够稳定社会、繁荣市场,打击投机,但如果政策有所偏差,则人心浮动、市场萧条,同时也打击了居民的真实住房需求。市场是检验调控的惟一标准税收政策应该对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都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房地产市场交易状况是检验税收政策是否合理的晴雨表。那么,在七部委政策出台三个月后,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二手房市场究竟…  相似文献   

7.
总结2011年楼市关键词, “调控”无疑成为首选.继2010年9月“国五条”出台,2011年年初“国八条”实施,限购、限贷、房产税、保障性住房、监督问责等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撼动了一度坚不可摧的房价.2011年9~10月间,京沪杭等地楼市相继掀起降价风、退房潮.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全线紧张,房企负债率创近10年最高水平,而各方信息表明,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和基调短期内不可能松动.  相似文献   

8.
2010年,对于我国楼市而言,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问题,我国发起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一轮调控。本轮调控政策主要围绕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增加土地和住房的有效供给展开。从1月10日的“国十一条”到4月17日的“国十条”,再到9月29日的多部委新政,历经三波,其出台政策行政干预色彩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9.
2011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了最严厉的调控措施,但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坚挺,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房地产调控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限制房价,给房地产市场加压,国务院今年1月发布了“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在一季度前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各地出台“限”政以来,投资投机需求、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明显抑制,房地产调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此次行政式调控也给楼市带来阵痛:房屋成交下降,土地市场平淡,合理购房需求也被压抑。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确定房地产调控目标之前要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和百姓需求,出台最合理、最有效的调控措施和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信息》2011,(3):77-78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住房限购政策至少在两年内不会放松,如果房价报复性上涨,不排除出台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至今,为了使房地产市场达到长效平稳发展,国务院、财政部、银保监会、住建部等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多次会议,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增加。随着“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与正式实施,房地产市场发生明显波动,市场信贷趋于保守,该政策在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收缩市场扩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调控政策依然不断,如开征土地增值税、通过物权法、出台限外令、提出保障性住房意见、制定打击开发商囤地行为规定等等,而针对2007后半年房价失控般的疯涨,9月份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文件提高二套(以上)住房首付,12月份央行首次针对短期贷款行为加息,以及日后物权法的出台,是政府调控房价的三剂猛药。  相似文献   

13.
虽然国家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措施,但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仍呈现较快上涨的态势,其原因不仅在于扩张的需求等市场因素,也在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失当.国家在采取措施抑制房价上涨的同时,其它的政策又在无形中助推了房价的上涨,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暴涨需要矫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一些城市房价"浮漂"传递出的信号遵循的是"追涨杀跌"的博傻理论,说明这些城市楼市中的住房占主导力量的属性早就是投机品属性了。对于投机品市场,一般的调控政策措施是很难"伤其皮毛"的。有些城市之所以被揭开了"面纱"露出了"真相",关键在于2007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第二套房贷款实行提高首付和利率政策,此"房贷"差异化新政,精确击中了投机性资金"高杠杆性"软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的房地产业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3月26日起,从中央到地方,地产新政从未间断,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调控政策又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组合拳”。2005年的中国房地产经历了从市场大热到宏调大热的易位: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房价应声下跌,而深圳的房价涨幅却屡创历史新高,更有多个楼盘创造了“开盘即封盘”的营销奇迹。据称,深圳政府从2005年4月1日起,到11月3日止,共有11项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分别从销售策略推广、销售信息公开化、房地产税收等方面对深圳二、三级市场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强化;其中关于规范地产广告市场、禁止售前认筹、网上即时公…  相似文献   

16.
完善经济适用房体制 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上半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针对房价、税费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房价调控与现实市场结合尚不够理想,尤其表现在政策调整深度上不够,尚有偏差,人们没有看到房价下调,反而见到增加税费,大量潜在购房者人心浮动而持币待观,房地产市场萧条,打击了居民对商品房真实住房需求。可是却出现了经济适用住房热销的现象,以北京的天通苑第六期楼盘为例,只有不足5000个房号,购房者为领取个房号,男女老少数千人前挤后拥,大排长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数天。看着那些忽东忽西蜿蜒不绝的长队,看着那些风餐露宿排队的人们,让人心里不禁感到辛酸和悲哀。  相似文献   

17.
一、不同于以往的政策调控1、政策调控的重点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从二级市场转向三级市场近两年,为了规范房地产业,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收缩政策。如,将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本金比例从20%提高到35%,“土地半年内不批农转非”等硬性措施。上海市政府为抑制上海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连续出台了网上交易、期房限转,商业银行只能封顶住房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对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提高首付款比例等力度很大的规范性政策。但是房地产业高速增长的形势“涛声依旧”,投机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这是由于政策调控针对性不够强,不能把投机行为和自…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6月起实施“国八条”一年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青岛市房地产市场由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渐趋平稳规范,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得到初步抑制,市场秩序走向规范,房地产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内在问题远未解决,因此,稳定青岛房价任重道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房价增速迅猛、各地房地产泡沫舆论增多等现象,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逐渐由早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从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先后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那么,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会否给工程类货车的热销带来噩耗?今年重卡产销利好的态势究竟能够维持到何时?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06 展望2007——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2004年、2005年的宏观调控,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虽然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5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和房价涨幅小幅回落,但从2006年4、5月份开始,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相呼应,房地产投资开始增速,一些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供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伴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业成为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5月末,相关部门再一次出台了房地产的调控措施,由于调控措施落实需要时间,2006年房地产调控效果还不太明显。展望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取决于一系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