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近期的月度CPI持续超过5%,使得各界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趋势判断各异。有的研究认为,中国已\"无限接近通胀\";也有报告指出,今年四季度通胀势必将放缓,通胀仍在可控范围内,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尚无传导到非食品价格的迹象,所谓中国进入\"全面通胀时代\"缺乏根据。 相似文献
2.
3.
主持人的话:从2011年1月开始,我国CPI一直延续上涨态势,从1月的1.5%,上升到7月的6.5%成为37个月以来的新高,8月和9月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构成CPI的八个基本分类中,7月食品价格对CPI上涨贡献最大,其中又以猪肉价格涨幅最高,8月和9月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相似文献
4.
食品价格是通货膨胀压力的灵敏反映指标,且由于食品部门供应价格弹性、存货缓冲能力、需求价格弹性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食品价格的弹性明显高于非食品价格,加之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过程中,食品部门具有需求顺周期和供给逆周期的特征,食品价格波动幅度往往远高于非食品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超调。因此,文章建议货币政策应充分关注食品价格,同时适当提高对食品价格波幅的容忍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价格上涨始终是我国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央行研究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较为明显的物价上涨,农产品涨价的贡献率均居首位,最近这一次更是高达70%。据商务部9月初公布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在7月"假摔"后,8月开始逐周走高。 相似文献
6.
从物价上涨来看我国经济市场通货膨胀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但是物价上涨仅仅是我国经济市场的表面现象,究其首要原因,还在于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不完善,实物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均衡.本文从我国经济现状入手分析,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具体特征,探讨我国经济市场所出现的通货膨胀萌芽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8.
自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热潮。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2006年创下12463.15的历史新高,较2002年10月9日的低点上涨了71.1%。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也于2006年创下了历史新高。房 相似文献
9.
《新疆金融》2011,(8):5-25
当前价格上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3-5月,C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环比涨幅明显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水平,环比趋势周期项持续为正且涨幅不断扩大。其中,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和蔬菜价格反季节上升导致食品价格高位运行;非食品价格上涨范围扩散、涨幅持续扩大,对CPI上涨的贡献度已超过2003-2004年和2006-2008年上二轮物价上涨。展望下半年物价走势,总体看物价稳定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一是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在库存调整作用下已开始温和放缓;二是通胀的国内货币条件已基本回落到正常区间;三是在全球流动性逐渐收紧、新兴经济体增长降温的影响下,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减弱;四是上游价格涨幅放缓效应将逐渐释放。尽管有利物价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本轮物价上涨的惯性可能较强,一是当前通胀预期虽略有缓和但仍然较强,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意外冲击对物价走势的干扰作用可能被放大;二是本轮物价上涨伴随明显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三是尽管增量货币供给已回落到正常区间,但前两年为应对危机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存量仍可能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四是如果发达经济体复苏继续放缓,不排除美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的可能。综合以上对有利和不利因素两方面的分析,下半年物价走势在波动中缓慢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房价和物价(CPI)相互影响的直接、间接和预期三个渠道,运用计量方法对房价与物价相互影响作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互为Granger原因,并且房地产价格领先于CPI;在地方层面上,地方房地产价格均显著地是CPI的Granger原因,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时间较长。另外,研究表明通货膨胀预期领先于CPI,并且房地产价格对通货膨胀预期冲击的持续性长于CPI;而通货膨胀预期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高于CPI,这表明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实际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