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曦 《南方农村》2014,(5):28-31
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应居于主体地位,表现在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主体,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体,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主体。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缺失;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增强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高静  白佶 《农业经济》2022,(6):98-100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加快培育上海新型职业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不提高农民素质,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一批素质较高、生产经营能力较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破解未来"谁来种地"等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培育一支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加强农业职业培训,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最近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教工作视频会提出: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因此,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纳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力较差,资源配置使用不科学、低效率。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
刘芙  韩越  黎莉 《农业经济》2012,(4):20-21
根据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将由以往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转变的要求和当前辽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难题:农产品生产效益偏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协调,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弱等,提出加快转变辽宁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建议: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内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和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一、培育培养对象我国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变化,迫切需要解决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问题。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农民的结构变化和农村人口的整体状况,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培育。1.农村务农青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造就一支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商品市场化、生产装备设施化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针对当前我国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与素质偏低的现状,要实现传统农业向  相似文献   

8.
农业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过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发展经济,不能不涉及到经济利益.而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如果没有经营自主权,经济利益得不到保证,也就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一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很快,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大大提高.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美国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拟对这些变化趋势进行一些动态研究,以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具体情况及原因分析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将战后美国农业总产值构成的变化,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批专门人才,也需要亿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大军。在这亿万劳动大军中,农民所占比重最大。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工作更多的放在农民身上。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尤其重要,本文拟就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现代化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生产的发展、思维的创新,更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但目前农业立法不完善、农村治理能力待提升、农民法治素养待提高,这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全局,因此提升农村基层法治水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  相似文献   

12.
独立劳动者”的独立化特性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相对封闭的生产、消费过程 ,在传统农业中处于均衡状态 ,农民社会相对稳定。但农民低的文化素质水平与现代化对劳动者的要求有明显的反差 ,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独立劳动者”的非独立化的现实选择应是在提高“独立劳动者”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园区”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这一平台 ,达到对“独立劳动者”非独立化的改造 ,为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做好“人力资本”准备。  相似文献   

13.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农民素质高,农业才能兴旺,农村才能发达。关注农民培训,关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后发优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让广大农民富起来。 近几年,我省以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努力培养农民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探索了开展农民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正>开展农民培训对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农业生产实用技能、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但部分农民对培训缺乏信任和热情。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新型农民为研究对象,期望能得到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尤贵  赵凯等 《农村展望》1997,(2):32-32,4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民多且文化素质不高。在现阶段农民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搞活农村市场的主体。因此,我省在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积极正确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的发展,从家庭承包经营到当下的小农户生产主体模式,正随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为了促进小农户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不断结合,就要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原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变为新的经营主体,让小农户加入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中,就要加强土地流转,从而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从小农户自身发展来看,要为他们提供资金资源、技术资源、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其合作意识,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视野出发,讨论了小农户组织化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但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推动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的现实步骤方面,一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包括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却又忽视了农民这一终极主体.笔者之所以称农民为终极主体,是因为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最终使用者和终端消费者的角色,是农业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的直接货币支付者,几乎可以说,农业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衣食父母"就是农民.因此,全然忽略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是不应该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行不通的,笔者提出,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最终主体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需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认可和宣传,在实践上得到重视和突出.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概念,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质是以现代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和现代工业及其准备水平为基础的农业。为此,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创造条件。一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由机械、电脑操作取代人力、畜力作业,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取代传统的生产技术,山水田林路统一布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数量、品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组织管理农业,在不改变小农户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与合作之路,由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四是用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取代“小而全”的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生产,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提高工业装备利用率;五是用现代化知识武装农民,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曲维华 《山西农经》2023,(12):154-156
随着我国机械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发展仍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更加注重对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因此,有必要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容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提升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