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法>借鉴大陆法系的通常做法建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显现我国物权立法进步,对保障购房人利益防止出售方恶意违约起到很大作用,然而我国的预告登记规定不仅过于简单,原则性太强缺乏必要操作性,而且预告登记制度内在结构和与其它制度的衔接也有较多冲突.本文从总结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效力和程序等三个方面的成败得失入手,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颖 《商》2012,(6):107-107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随着物权法的出台正式纳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这是我国我立法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不动产登记顺应房地产发展的需要,对保障当事人的权利,维护市场信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不动产的发展,国外登记种类,不动产的实质、效力,以及不动产登记与其他登记的区别几个方面的解析不动产预告登记。  相似文献   

3.
《商》2015,(41):244-245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动产作为经济生活中一极为重要的资产,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动产登记制度更是直接关系到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处分、交易等。但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在我国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法制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稍略落后。为赶超当前世界不动产立法发展的趋势,建立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也就成为促进我国物权制度发展和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虽然我国已有一些相关的法律对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介绍,但是缺乏全面和详细的阐述不动产登记的相关制度,以及与现实生活处理不动产登记的纠纷并没有很好的提出完整的解决条例。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概念和效力,再进一步描述我国现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缺陷包括行政色彩太浓厚,公信力不足,公开制度不完善。文章最后笔者根据登记制度的缺陷提出三项完善建议,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建立不动产实质审查制度和完善登记错误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民法中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重要制度,它以风险防范为价值取向,旨在保护期待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权利人基于其不动产物权取得的债权请求权的利益.它起源于早期普鲁士法,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均有明确的规定,是不动产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组成部分.本文从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重点阐述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并对我国现行规定中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内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陈光 《消费导刊》2009,(15):150-150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产市场交易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我国《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的亮点之一,为房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本文简要的分析预告登记的性质和效力,并对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登记是一项重要的物权法制度,在物权法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我国通过了《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进行了总体的规定,但并不十分完善,我国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的立法理论框架。因此,我国在不动产登记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任重而道远。本文基于会计和税收的视角,针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登记的目的是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不动产登记发生错误,有可能使交易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遭受损失,登记机构也有可能由此引发被追责等一系列问题。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已颁布的物权法对不动产错误登记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赔偿范围、救济措施、机制完善等方面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这些问题也未作具体规定,鉴于此,有必要对不动产错误登记的防范和救济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依据我国的国情发展,针对我国目前制度中不动产登记错误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求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错误的防范措施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乔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52-253
不动产登记审查是不动产登记中的核心环节,但我国的登记审查方式并不明确。所以说如何有效防范交易风险,采取一个合理的审查方式,是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不动产登记审查是不动产登记中的核心环节,但我国的登记审查方式并不明确。所以说如何有效防范交易风险,采取一个合理的审查方式,是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预告登记制度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预告登记作为我国物权法中的新内容,实际应用的还不够广泛,作为一种新的登记种类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还不够明确.本文从阐述预告登记的效力出发,说明了预告登记在房屋登记中的适用范围,着重探讨了预告登记在房屋登记中如何实际应用,分析了在商品房预售、二手房买卖以及购房贷款中适行预告登记对于保护交易安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颁布了《物权法》加以规范,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实际情况,借鉴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先进的理念,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7)
《物权法》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颁布之后,我国已初步确立异议登记制度,但立法对于异议登记是否限制权利人处分登记财产的效力问题未明确规定。在我国即将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大背景之下,明确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异议登记的立法目的、对现实交易的实际影响以及利益平衡等角度评析采取不限制处分的立法模式具有更高的制度效率。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明确了不动产在登记之前可以进行预告登记,此制度能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建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权,登记之时物的价值及所有权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如果不能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难免有碍交易安全。针对在建工程抵押、商品房预售是否可以适用预告登记制度,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政策     
《信息与经营》2013,(12):26-27
中央国务院: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一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现。二是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三是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原则。是否承认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与其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选择有关。采用意思主义立法模式的国家不承认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采用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的国家承认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我国《物权法》第9条规定了不动产的法定登记,第109条规定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可见我国立法选择了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确立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本文在善意取得制度的视角下对不动产相关交易人予以界定:不动产登记权利人一不动产出让人一不动产买受人,前两者可能为同一人,所指之第三人是不动产买受人。  相似文献   

16.
不动产统一登记为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是物权公示手段。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文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以及不动产登记整体性与差异性两者的辩证关系,对不动产统一登记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使不动产登记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崔香花 《中国市场》2013,(42):122-123
本文从统一不动产登记立法、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和健全土地登记机关的责任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土地登记管理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交易存在很大的争议。实际上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着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和司法实践经验可循,各国在立法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构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以价值作基础的。在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上,不动产的范围限制和存在的登记瑕疵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1)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2007年《物权法》的要求。不动产登记审查制度作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核心内容,对明确登记错误的责任承担、保障不动产登记的公示公信力、维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等均有重要影响。然笔者以为今年3月1日姗姗来迟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近日刚问世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在不动产登记机关审查义务的规定上仍过于原则,缺乏现实操作性,建议参照德、日的模式,在审查前适当引入公证制度,以简化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程序,明晰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厘清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责任承担,确保不动产登记制度更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20.
张靖渝 《中国市场》2014,(30):191-192
登记制度作为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直接关系到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与行使,为不动产的快速流转及交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但是目前不动产登记较为混乱,主要体现在负责登记管理的部门不统一,土地、房屋、矿产、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都分别对不同的不动产物权拥有登记管理权,使得登记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2013年11月20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民众和媒体马上从中解读出"反腐""控房价"等效果,2014年6月将出台相关条例,本文从登记现状、新制度意义和具体做法等角度初探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以期切实提高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