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的汇率、利率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借款国,有效地进行外债的风险管理,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外债安全。有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的汇率和利率风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试论企业外债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企业已开始面临外债风险问题,传统外汇风险管理不适应外债风险管理要求,我国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国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掉期、货币掉期以及外汇期权等金融市场工具,提高企业在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风险的必要性政府外债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我国早期借入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般为软贷款(SDR),不存在利率风险,1999年7月我国从软贷国"毕业"后,借用的政府外债利率是以伦敦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计算的,因此,政府外债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面临着直接的利率风险。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由于国家外汇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巨幅变化,给一些项目带来巨额的汇率损失,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财政风险。因此,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合理有效地规避债务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安全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境外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中,常常会有融入外币资金的需求,由此产生外债风险敞口。企业在通过各种衍生工具来管理外债风险敞口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外债以及外债风险管理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避免财务报表因为汇率波动而“大起大落”。鉴于此,厘清外债风险管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不同风险管理方式可选用的套期会计类型,明确运用外债套期会计时的注意事项,有助于企业将外汇风险管理活动以恰当的方式反映到财务报表中,降低汇兑损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意识,缺少科学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要积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高利率风险意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央行通过政策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分散和规避利率风险。同时,要转变经营思路,开拓经营领域,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6.
利率衍生工具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效英 《新金融》2006,(5):52-54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已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还将面临利率频繁波动所带来的利率风险。然而传统法的资产负债管理法无法满足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虽然利率衍生工具能够有效地化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但衍生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国应尽快发展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杜姝一 《新金融》2007,(4):35-37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对外债务的规模与日俱增。我国利用国外资金,不仅弥补了国家建设资金不足,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巨大的外债规模,较长的债务期限,也使我国外债面临着较大的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此怎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外债成本,防止因市场变动造成的外债违约风险,是摆在外债管理者和借债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利率的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凸现,本文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采用的四种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缺口管理,久期管理,VaR方法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法,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下,衍生工具大量缺失,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应该由主要采用缺口管理改为主要运用久期管理,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研究和使用VaR方法,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全面的监管,同时对衍生工具进行研究,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准备,最终实现利用衍生工具这一方便、灵活又成本低廉的工具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陈旭 《福建金融》2003,(9):29-3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瓦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汇率、利率、证券行情等多种金融价格进入了长时间、大幅度的频繁波动之中,无论是金融机构、企业还是个人都产生了规避风险的迫切需求,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手段便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对外和涉外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防范汇率和利率风险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企业应健全外汇风险防范机制,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衍生工具的开发与普及,监管部门应完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罗浩 《中国外汇》2006,(5):58-60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某些借有外债的企业来说,利率风险已成为其心中难以消除的痛。在过去二十年中,国际利率市场风云变幻,令一些企业损失惨重。以6MLIOBR为例,其最低时仅为0.98%,最高为12.63%。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外债均采用浮动利率形式,起伏不定的国际利率令企业债务成本难以确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显得十分有必要且紧迫。中国工商银行的一起成功控制利率风险的案例无疑是有力的证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以及我国对WTO相关条款的逐步履行,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向市场,汇率变动的频率和范围将大大增强。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科学性和前瞻性为指导原则,通过阐述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现状和问题,揭示这类企业加强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外汇交易风险对我国涉外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最终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提出有效防范和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率和汇率两种重要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保险需求产生影响,并通过作用于保单预定利率及投资收益率直接影响着保险企业经营状况及资本充足率。其中,利率的不利变动对保险企业的影响更大,甚至可能危机企业的生存,中国寿险业严重的利差损负担即源于保单预定利率的降低;因地域及目的的不同,汇率对保险企业的影响比较复杂,企业可主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较多。保险企业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对利率、汇率变动趋势的研究,防患于未然;并积极开拓投资渠道,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做好资产负债匹配。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domestic Philippine banks to the relaxation of foreign entry regulations that occurred in the Philippines. We find evidence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interest rate spreads and bank profits, but only for those domestic banks that are affiliated to a family business group. Foreign entry corresponds more generally with improvements in operating efficiencies, but a deterioration of loan portfolios. Overall, we conclude that foreign competition compels domestic banks to be more efficient, to focus operations due to increased risk, and to become less dependent on relationship-based bank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笔者基于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视角,采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区产出对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变动的敏感度.结论显示:地区产出对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变动的敏感度主要受利率的影响,汇率的影响相对较不显著;相较于与汇率相关的参数,与利率相关的参数影响产出对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变动的敏感度的效应较显著.而适当的调节政策将有助于缓冲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孟楠  徐云娇 《金融研究》2022,510(12):36-54
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信息,研究发现,使用外汇衍生品的上市公司相比未使用的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更低,但并购的市场和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通常以企业自有资金进行现金支付,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公司出于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从而降低了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此外,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避免公司因持有大量自由现金流而发生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总体而言,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使上市公司更注重并购质量而非并购数量,从而实现“少而精”的投资策略。本文研究对进一步厘清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相关影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青  刘尔卓 《金融研究》2022,506(8):132-151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测算了企业价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汇率敏感性(企业价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汇率敏感性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在拥有境外收入、境外投资和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存在密切银企关系、较大的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以及抵押品价值较低的企业,汇率敏感性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将会更加显著地反映企业的汇率敏感性特征。这种效应对于存在海外业务、银行更了解借款公司信息,以及违约可能性更高的公司更加明显。本文研究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元悖论”为切入点,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考察当前结售汇制度对商业银行外汇头寸及外汇交易量的影响,进而考察在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下央行冲销干预的效果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结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成因中政策性制度安排(结售汇)作用突出,现行结售汇业务导致外汇交易量受到外汇储备的冲击,冲销干预的有效性十分有限且不确定性很强。在CHIBOR利率的波动中,外汇储备和外汇交易量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外汇交易量的波动中,外汇储备与CHIBOR利率的冲击作用贡献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侵蚀。  相似文献   

18.
High microcredit interest rates have often been a source of criticism against the microfinance movement. Research has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and more recently on the macroeconomic and macro-institutional factors. While cost structure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interest rates, other factors can also matter. This paper uses an innovative measure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to explore its impact on microcredit interest rates. We show that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that operate in countries with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s tend to charge lower interest rates than those operating in countries with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  相似文献   

19.
Do long-term swings in the dollar affect estimates of the risk prem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reign exchange returns exhibit behavior difficult to reconcilewith standard theoretical models. This article asks whetherthe recent findings of long swings in exchange rates betweenappreciating and depreciating periods affect estimates of theforeign exchange risk premium. We demonstrate how the 'pesoproblem' introduced by expected shifts in exchange rate regimescan affect inferences about the risk premium in at least twoways: (1) it can make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premium appearto contain a permanent disturbance when it does not; and (2)it can induce bia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return regressionssuch as in Fama (1984).  相似文献   

20.
Recent studie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exchange rate chang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is reduced by the use of foreign exchange derivatives. Building on such resear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past ineffective derivative hedging contributes to explaining future derivatives use. To the extent that companies moni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currency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past ineffective hedgers can be expected to modify their future use of foreign exchange derivatives accordingly. In our study of 94 non-financial US multinational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change in derivatives use from 1996–1998 to 1998–2000 can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the ineffective hedging of currency risk in 1996–1998, controlling for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ories of optimal hedging. Additional analyses confirm that such primary results are robust to firm size, the level of foreign operations, and the use of derivatives to partially hedge currency risk. Our results imply that as exchange markets and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change, the use of derivatives to manage exchange rate risk also changes. Our contribution to this field of study is that we find evidence that past ineffective hedgers tend to increase their future use of FX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