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在规避风险、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正确地提供相关会计信息,成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焦点。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一些金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陆陆续续地制定出一些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在内容、形式和制定思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对我国开展相关的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对金融市场,企业财务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传统会计准则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新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运用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笔者尝试通过分析我国的具体情况,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两方面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凤英 《时代经贸》2011,(20):205-206
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创新迅速发展,出现了期货合同、远期合同、互换合同、期权合同以及具有多种混合特征的衍生金融工具。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越来越频繁,由此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活动也越来越多,极大地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安全。2006年,财政部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就为会计规避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风险,指出了会计规避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晓斌 《时代经贸》2011,(8):149-151
金融衍生工具既是重要的避险工具,同时又是巨大的风险源,如何建立起新会计准则下适用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规范会计处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更以其不同于传统金融工具的特性,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直至学术界,都不遗余力地对其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探讨,不断产生的新思路丰富着会计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其既是重要的避险工具,同时又是巨大的风险源,如何建立起新会计准则下适用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规范会计处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各种各样约金融衍生工具更以其不同于传统金融工具约特性,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直至学术界,都不遗余力地对其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探讨,不断产生的新思路丰富着会计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毛春丽 《时代经贸》2007,(7Z):143-144
本文针对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和思考,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得出我国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先制定披露与列报准则,然后制定确定与计量准则,最终使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真正成为会计报告的表内内容,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我国的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这对准确地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演绎和派生出来的合同,会计计量主要解决计量尺度及计量属性两方面的问题。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没有独立的会计准则,而是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附加计量。而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独特的风险性,因此,其计量准确与否对信息使用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冬梅  王菲  徐珊珊 《经济师》2009,(3):189-189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不断增加。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的财务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文章就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兴起与发展给传统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带来强烈的冲击。因此,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以达到规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科理论,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更大作用,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1.
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蔓延全球,衍生金融工具得到大规模运用和快速发展,它正成为金融市场中的不可忽视而有着巨大影响的力量.通常按照国际相关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次贷危机中部分发达国家以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文章对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各种金融工具与业务纷纷涌现,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金融市场来进行避险或投资。原会计准则用历史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公允价值因其潜在的高度决策相关性,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应运而生。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将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侯烽 《经济问题》2004,(6):59-61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衍生出的一种投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收益”、“公允价值”、“无历史成本”等特性与传统会计理论相碰撞,使其经济活动无法在传统财务会计报表中得到真实反映。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建立应考虑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借鉴,通过捷径实现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高质量、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康花泽 《生产力研究》2005,(12):244-245
经济环境中,规避风险,寻求安全是人类共同的需要,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发展相当迅速而且变化万千,在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获利机会,规避风险的同时,也给许多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事实上,问题不是出在金融创新本身,而主要是出在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相关制度体系及监督和防范机制没有创新。会计处理的不完备不仅使企业之间的报表难以比较,而且会计信息还会因无法准确表达经济业务的实质而误导投资决策。尽快研究和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已是当务之急。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是当前国际会计界,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西方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全力以赴研究的课题;我国已加入WTO,金融创新产品将不断涌现,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理论与实务中都与所要求的水平相距甚远,规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具有衍生性和杠杆性等特性,因此它对现有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提出了挑战。根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多数衍生金融工具为表外业务,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和披露,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进行调整,以满足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但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结合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洪泓 《经济论坛》2004,(23):83-84
一、国际上金融工具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初,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证券价格、利率及汇率的剧烈波动。金融界创新产生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为金融市场的交易者筹集资金、规避风险和投机、套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手段,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和交易量达到了空前规模。  相似文献   

18.
景琪荣 《经济师》2007,(7):167-168
随着我国加入WTO,自由竞争和金融自由化使全球金融市场日益变化,对外贸易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规避风险和投机套利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不确定性,对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会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扰。文章对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一般原则的使用、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报表披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工具给传统会计处理带来挑战,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实际,分别颁布4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首先,中国的衍生金融市场是在基础金融工具市场还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中国的产生只稍落后于相应基础工具市场2年-3年,而西方国家在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交易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之后才有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第二,在中国,传统的国有专业银行在改革中没有成为金融创新的主体,它们实力雄厚。却不是衍生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相反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新涌现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