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并购的十大动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中文 《北方经贸》2003,(11):29-3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跨国并购活动空前活跃。跨国并购的动机是复杂的 ,归结起来 ,大约有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投资自由化、获取市场力量等十大动机。  相似文献   

2.
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引起了我国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剖析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结合具体案例,从微观角度分析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正面效应,体现在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上。  相似文献   

3.
跨国并购是企业为了实现全球化战略进行的并购活动,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增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形成并购动因理论。本文从三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系统性地总结:新古典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管理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形式的变化是服从于其投资战略和动机的。具体到我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战略性举措,它是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和动机的调整而出现的一种主要的投资形式。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跨国公司采取的是小规模试探性投资战略,建立合资企业是其首选的投资方式。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规  相似文献   

5.
跨国并购是当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方式,是其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中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分析及发达国家对跨国并购管制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我国完善跨国并购管制体系的几点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萍 《国际贸易》2007,(10):49-51
一、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一)现代跨国并购的新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据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1994年,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首次超过"绿地投资",达到1270亿美元,1999年跨国并购达到7200亿美元,占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8440亿美元的85%以上,所占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趋势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中的跨国并购迅猛增长。实际并购过程中主要关注财务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也是传统的理论研究所重视的要点。但是最近中国企业国跨国并购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文化差异上,这种差异阻碍了并购的真正实现。本文试图探讨文化整合与并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投资格局变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采用并购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的动因较为复杂,大多数并购存在多种动因。其中有外因和内因。跨国并购的外因包括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和科技进步。内因又包括有追逐规模报酬的递增,交易费用的降低,争夺创新技术和人才,规避商业周期风险和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进入市场后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蒋冠宏  曾靓 《财贸经济》2020,(2):132-145
本文在Manova(2008)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投资方式,发现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于是运用2003—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中发生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低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更大,融资约束相对较高的企业则选择绿地投资,具体表现为融资约束降低1%,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将增加2.51%;在不同投资动机下,融资约束的影响有所差异,在商贸服务和生产型投资动机下,融资约束低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更大,而技术研发动机下,融资约束则不影响投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跨国并购盛行与中国企业并购绩效低下的背景下,区位选择作为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重要构成,探讨影响并购区位选择的因素,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本文从并购动机出发,分析寻求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战略资产三种并购动机的特征,将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细分为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丰裕度、战略资产可用性三个指标,并据以研究跨境并购动机对选址的影响。得出结论:寻求资源型并购动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所需自然资源丰裕度高的国家;寻求市场型并购动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政治稳定、市场规模大的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寻求战略资产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技术发达且愿意与中国分享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跨国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跨国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 跨国并购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其特征主要是通过外商注入资金,获得被并购企业资产的部分和全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从理论上说,作为全球跨国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都是出于其全球性竞争战略的需要,基础在于其技术、产品、管理、品牌等所有权优势,这也就决定了其对投资的控制要求,并且越是所有权优势明显,其控制经营的趋向也越明显.近年跨国投资的发展状况,已验证了这一理论,即跨国收购、兼并成为国际投资的主导形式.跨国并购的外资进入后对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产业安全问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本文从新建投资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的原因,以期对我国参与跨国并购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杏 《商业研究》2003,(16):86-88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迅猛发展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活动更是异常活跃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跨国并购高潮的出现是受利益驱动的 ,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这种浪潮中。通过对跨国并购的国际趋势以及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发展的理论分析 ,从法律环境和经济手段等角度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诸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并购动机,进而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并对我国企业如何防范并购中出现的风险寄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富华 《商业研究》2003,(18):61-63
近年来,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并购必将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度。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在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利弊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世界和中国跨国并购的理论成果后,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提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模型,并就不同动因总结出了各种并购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林佳 《商场现代化》2007,(17):184-18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FDI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有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基本方式。企业究竟应该选取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直接投资呢?本文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对国际直接投资参与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海外并购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利用了中国海外并购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并购动机相验证;接着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海外并购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巨额外资正在而且也必将以国际通行的跨国并购方式涌入中国。然而,跨国并购这把"双刃剑"在给国内企业注入新的资金的同时,也对国内企业与国家宏观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立足于跨国公司的垄断天性,从国际投资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学说两方面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垄断性进行深刻剖析,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市场结构效应作尝试性分析,并针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市场结构效应及其微观宏观表现,从微观企业和宏观政策层次提出对策,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对海外的扩展速度越来越快,开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重要的方式.据研究并购关键是整合中有效组织与安排,才能实现企业并购的目标,获取控制权.整合不能在并购后开展,在并购谈判时就要考虑好整合的问题.本文对并购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简述,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