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向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灾民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救助,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大力帮助和支持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慈善救助等为辅助,惠及全省城乡400多万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宪魁 《活力》2012,(14):4-5
近年来,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二是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李强 《乡镇论坛》2014,(26):22-22
今年以来,甘肃省瓜州县严格按照《瓜州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的规定,把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开展了26种重特大疾病救助、门诊救助、京诊减免救助、其他特殊救助、院前救助等重点救助,分类施救,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医疗救助,不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     
美国的社会救助美国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老人、病人、残疾人、儿童、盲人救助五项,救助工作由公共救助局主管。美国每年颁布一次“贫困线”,作为确定救助对象的科学依据。美国政府规定,凡是家庭支出中有1/3或1/3以上用于购买食物以充饥的,便被列为贫困家庭或贫民,...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就必须关注社会救助。改善民生,须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底线伦理为价值原则,以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根本抓手。  相似文献   

7.
孔子开创了因材施教教育。因材施教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特长、素质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我国旧的教育体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要重新定位不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要,适应科技创新,把现有高等学校分为普通职业高等学校、重点职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重点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重点高等学校主要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学术前沿的人才。相应改革高考制度和学校内部制度,不能单以高考成绩录取,重点高等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录取有潜质的特长生,围绕培养不同人才改革教学和管理体制和方法。文章以钱伟长和华罗庚为例,说明发现人才,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招生、转学、培养人才的历史经验,总结不少高等学校在招生改革、课程设置、专业二次选择、个性化人才培养、教师激励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困难居民,在春节前领到了“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证”。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减轻城乡困难居民的医疗负担。牟平区根据上级要求和《牟平区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办法》,研究制定了《牟平区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牟平区政府每年筹集400万元.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9.
山东济宁市是著名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近几年,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坚持把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放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定位和谋划,着力完善救助制度,健全救助体系,创新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等医疗问题。2006年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发放资金3378万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存在法规政策不健全、救助力量薄弱等问题,应通过健全法规政策、优化政府救助体制、强化特殊教育和实行政府与社会合力救助的措施来实现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有效救助,促使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清查的“实”与“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定岭 《财会通讯》2008,(12):53-54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清查,是指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根据有关部门专项工作要求或者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对高等学校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依法认定各项资产损益,真实反映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期生活救助、专项分类救助和临时应急救助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框架。从整体上讲,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正在趋于完善,但距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探讨了社会救助体系构建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的社会救助体制日趋健全,这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以社会救助体系核心--社会救助资金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分析其原因,提出激活救助动力、盘活救助基金等推进完善救助体系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市在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分步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救助和规范运作的原则,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覆盖城乡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十七大报告的重要论述。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在全国首创建立了保费救助、实时救助、年度救助、专项救助“四位一体”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为城乡各类人群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实现了“病有所医、困有所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多年的社会救助改革始终处于零散保障阶段,近年来才开始了零散保障向系统保障的迈进。究其根源政府政策和职能的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但是社会救助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取向也是制约社会救助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社会救助的系统保障与公平效率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社会救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在公平与效率统一下研究系统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重点.以救助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为手段.采取单项起步、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方法.各项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危房改造等制度配套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框架.有效解决了农村特困群众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卫浩 《价值工程》2014,(35):158-159
本文以救助飞行队进行专业化建设为背景,站在救助飞行队未来发展进程的角度,简单阐述了建立运行控制中心的设想。通过建立运行控制中心,可以实现救助飞行队专业人才对救助基地、救助航空器的科学管控,提升综合执行力,让飞行队的领导从繁杂的日常运行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管理日益增多人员和不断开辟的救助基地。  相似文献   

19.
许然 《活力》2011,(12):35-35
北安市总工会创新帮扶理念.拓宽帮扶领域,丰富帮扶载体,倾力打造“五心工程”,积极构建社会化帮扶救助工作新格局,几年来累计救助、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5993名。其中救助生活困难职工l279名。实施大病救助418名。救助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女514名.开展困难职工、农民工培训3782人次,共投入救助资金200余万元.发放救助物品价值10余万元。通过富有实效的工作,将工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搭建起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央行对问题金融机构救助的基本情况,并比照分析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对特定金融机构的救助经验,从拓展救助政策工具、制定差别化救助方案、加强风险隔离与资金回收、介入被救助机构公司治理等方面就如何完善我国央行救助机制进行了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