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工业化再度加速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迅雷 《新财富》2010,(2):36-38
中国从2009年6月开始的重工业化再度加速主要靠内需拉动,这是10年来的第一次,与2009年前靠国际产业转移拉动截然不同,这意味着。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后。有望成为“世界市场”。中国重工业化的过程。与美国、德国和日本当年的模式有很大区别,从三个指标看。这一进程至少还要持续15年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声纳     
《中国海关》2006,(10):73-73
中国追上日本,还需要多少年?不知道。 ——日本驻华公使加藤弘之最近在北京的一次演讲后和听众的对话。他说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看,中国比日本落后40年。  相似文献   

3.
日本信息化及其落后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信息化的现状 日本是工业化时代的成功者,正是在工业化方面的成功,使日本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日本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10年萧条”,但日本的科技实力至今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但是在信息化方面却退居到了世界第20位。一批北欧、西欧及北美工业化国家在信息化方面进展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信息化发达国家。一些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型工业国的信息化也发展很快,如新加坡的信息化步伐之快,甚至可同美国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4.
2014年4月22日,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世界汽车组织秘书长Yves Van Der Straaten说:“在2013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第二位是美国,之后依次是日本、德国、韩国,还有一些新兴市场排名也在提前,他们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汽车生产国。”  相似文献   

5.
“我并不是说凡是模仿美国的都不好, 但是日本人别忘了,这些技术毕竟是在美国的环境中所产生,换言之是美国人花了心血创造出来的。”30年前,丰田生产模式的缔造者大野耐一说了这句令整个日本制造业震耳发愦的警言。30年后的今天,中国制造企图走出“血汗工厂”、走出产能过剩、学习丰田精益生产的关键时刻,转换角色后大野的警言一样令国人警醒,“并不是说凡是模仿日本的都不好,但是中国人别忘了,这些技术毕竟是在日本的环境中所产生,换言之是日本人花了心血创造出来的。”中国想成为全球顶尖制造业强国,必须充分根据自己的文化特征改进精益生产, 将“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义无反顾、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最终形成超越丰田生产模式的中国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其仁 《浙商》2005,(7):36-38
美国追赶英国的时候,人口的规模是以千万计。日本崛起,参与工业化竞争的时候。人口规模是以一亿计。今天这个世界,围绕着产品出口进口竞争。人口的规模以十亿为单位来计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工业化以来差不多最伟大的一个经济大时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已得到全球共识,“坐四望三”的贸易大国地位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有上百种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占据世界首位,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哪家中国企业生产,也说不清是哪个品牌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更没有人会说是中国主宰了世界制造业,充其量中国还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如果说日本制造取代欧美制造是靠“制造 品牌”成功的,那么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更多的只是“制造”而没有“品牌”,中国制造的OEM实际上就是洋品牌为中国制造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而中国企业还大多安心于这样一个制造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8.
陈功 《浙商》2013,(2):19-19
《福布斯》杂志网日前刊出了一篇题为“让开,密歇根,中国是世界下一个‘生锈地带’”的文章。文章以悲观的笔触描述了中国当前从工业化中的转型;辽宁的6个城市正将废弃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农田;在东莞,随着工厂倒闭和当地政府负债累累,这个曾迅猛发展的工厂中心已濒于破产。文章认为,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制造国后仅两年,中国就面临长达数十年的去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9.
尹明善 《商界》2004,(12):27-27
一次.一个美国的大企业家间我力帆规模有多大,我告诉他,年产销200多万台摩托车发动机,年出口2亿美元。他接着问:“那尹先生你是第几代企业家?”我说:“第一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是第一代。”我感到很自豪: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只花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美国企业家认为要几代人才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20 0多年前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30年代 ,英国拥有的机器数量一度比全球其它地方的机器总数还要多。以后 ,德国、日本、美国都当过世界工厂。而今 ,这些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 ,传统的钢铁、家电、纺织等制成品行业成为夕阳产业。谁来填补这个空白呢 ?中国 ,新的“世界工厂”?2 0 0 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因为 ,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 ,“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名列第一。贴牌生产(OEM)的方式 ,也使越来越多的中…  相似文献   

11.
“第三个利润源”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是“第三个利润源”,虽然说法出自日本,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认同的一个概念,表达相近似的概念还有美国著名管理学者P.F.德鲁克的“黑大陆”说和日本西泽修教授的“物流冰山”说。  相似文献   

12.
在提高本土自主创新能力上,采用政府采购工具和鼓励本国产品的消费政策是一个通行的、有效的惯例。韩国、日本等国在实现追赶的进程中,都把政府采购本国产品作为重要手段,即便是美国也有采购美国货的政策导向。为什么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出鼓励采购本国产品就要被人“说三道四”呢?  相似文献   

13.
赵亮 《中国工商》2004,(11):96-98
在世界经济总体趋向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得“一枝独秀”,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十分令人鼓舞。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1%,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为多年所罕见,特别是钢产量达到了2.4亿吨,超过美日两国的总和;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这些宏观上的良好绩效令国内外舆论纷纷盛赞中国工业化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夏天,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经济严重倒退,在东南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年整个地区经济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 同年秋天,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宝、起亚集团破产,素来自尊的韩国政府在加入OECD富国俱乐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沦为IM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济对象。 同年冬天,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一向信守“银行不倒”的日本国民目睹了以山一证券为首的4大金融机构倒闭,日元一贬再贬,日本媒体哀叹:“抛售日本!”欧洲降低了日本数家银行的信用等级,美国提高了日本金融机构的拆借利率,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首次面临信用危机。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4国金融遍体鳞伤,金融危机这个黑色幽灵,在亚洲徘徊不退,他下一个攻击目标又会是谁? 请看本期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过去,国际经济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着重讨论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并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只是将中国经济划入区域经济这一较低档次的范围内予以考虑。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经济已经同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相提并论,中国已被视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世界经济大国。应该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国经济中有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这已经是第三次全球制造业大转移。19世纪末开始的美国工业革命,使美国代替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二战后,日本只用50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美国到日本的制造业转移。这两次转移都产生了比较好的生产模式,使得我们更加期待本次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中也能带来一次生产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朱树淼 《国际贸易》1995,(3):13-15,8
一、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演变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代化经济的实现,用了100年时间。在这期间,日本一直奉行“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明治维新以后的20年里,日本在原先幕府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借鉴西方经济的新经济体系,使日本的工业化基础逐渐得到巩固,挤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发展更快,到20年代末期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此后,日本重工业蓬勃发展。二战以后,日本仍然没有放弃“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在美国占领的改造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很快结束了战争后的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8.
劳动密集型企业。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据有关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则持续了80年。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到“中期”的历史过渡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劳动密集型企业。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据有关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则持续了80年。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到“中期”的历史过渡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思考。概括起来可称五大变数。一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二是欧盟国家爆发大规模的主权债务危机;三是中东动乱引发全球性石油短缺和涨价;四是日本地震和核辐射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五是“金砖五国”第三次峰会提出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