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通信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企业的商务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认识矛盾与合同纠纷。从法律的角度看,解决涉外交往纠纷的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其中仲裁作为一种解决合同纠纷和其它财产纠纷的重要方式,在处理国际和国内民  相似文献   

2.
邮电分营以来,我省邮政企业与委代办人员之间的纠纷不时出现。一些委代办人员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或者法院提出仲裁或者诉讼,要求确认其与邮政企业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要求邮政企业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补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由于我省邮政电信开展委代办时间长,委代办人员数量较多、工作时间也较长,因此,正确认识委代办合同法律关系性质,妥善处理企业与委代办人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委代办制度的产生和法律依据邮政企业实行委代办制度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用邮的需要,更好地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邮政特快专递为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可以提高法院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同时对拓展邮政业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民事案件,数量大、审判任务重,繁琐的送达事务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要。《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件有困难的,可以通过邮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这为人民法院用邮寄方式送达民事诉讼文书提供了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实行主审法官制以来,在大立案的原则下,立案庭、书记官室较为规范的运作为邮寄送达诉讼文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内邮…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是靠市场主体间的契约持续兑现来进行的。经营承诺,就其实质而言,已经成为企业或主体单位单方向社会作出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一旦另一方允诺,即形成了“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从另一方面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经济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的现象日益增多。由于在诉讼中使用的法院文书众多,有原告的诉讼副本、被告的答辩状、传票、各类通知、判决书、裁定书等,这在客观上为“法院专递”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部分诉讼当事人为恶意逃避法律责任,拒绝签收诉讼文书,导致诉讼文书“送达难”。  相似文献   

6.
电信企业进入市场后,与社会上其他法人、经济组织和公民之间成为平等主体,发生了许多民事法律纠纷。近几年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涉及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诉讼程序中的管辖权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0年8月5日《关于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向受诉法院...  相似文献   

7.
江南生 《中国邮政》2003,(12):39-39
《中国邮政》2003年第10期刊发了《解决法律纠纷常见的几种方式》一文,读后笔者心生一丝不安,如不谈谈,恐一部分不甚精通法律的邮政职工会在认识上产生偏差。笔者主要的不安就在于仲裁方式的选择上。选择仲裁方式首先要区分经济纠纷的性质和对象。上文在讲述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经济纠纷时,选择了递进式的描述语言,“如果协商、调解均无效的话,也可以选择仲裁这种方式”。这令笔者甚忧。因为,仲裁只是解决法律纠纷的四种常见方式之一,不存在优于协商、调解之说。仲裁往往适用于经济合同中就标的、质量、型号规格、价格等产生歧义后,合同双方争…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四川绵阳邮局与客户星河公司为一起商业信函寄递纠纷,引发诉讼。此案由于诉讼标的大(原告索赔3000万元),涉及邮件数量大(原告诉称达249.6万件),及情节特殊(前所未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邮政委代办人员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诉称自己自1985年受聘于邮政局,先后从事过多个岗位的工作,遵章守纪,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邮政局一直未给自己办理劳动保险,并于近期解除合同,使自己陷于困境,为此,要求委员会裁定邮政局为自己补办劳动保险,并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邮政局则辩称,依据《邮政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邮政局与委代办人员签署的是委代办协议,而不是劳动合同,双方形成的关系是委托合同关系而不是劳动合同关系。仲裁委员会认为,邮政局没有为当事人办理劳动保险的义务,解除委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信用户与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我国电信监管机构以电信用户申诉受理制度为基础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群体性事件、共同诉讼仍频发。每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各级各类媒体以曝光电信行业投诉为能事,一些群众因迁怒于政府而把电信监管机构告上法庭,使民事纠纷变劂亍政诉讼,将事态复杂化。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因此,探寻一条解决电信用户与电信运营企业之间争议的新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去年,因电话磁卡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可谓 是风潮云涌。7月,来自北京、江苏等16个省市的85名磁卡用户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集团诉讼,状告中国电信和北京电信。在此之后,又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30多名消费者要求加入诉讼。9月,山西、四川、陕西、西藏四省区电信公司也相继坐上了被告席。目前诉讼在实体方面已有定论,但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仍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分析。 电话磁卡法律性质的认定 从电话磁卡的功能和性质来看,它是为适应无人看守公用电话业务需要而发行的一种兼具通话功能和预付…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达成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同步性,其关键是构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心理契约”,使得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予以满足,每个员工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从而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围绕电信运营商主张收取“用户拖欠电信费用违约金”的问题.长期以来是电信运营商与欠费用户及司法部门争议的焦点,也是法律适用的难点。全国许多电信清收欠费的诉讼活动常常是:电信运营商依据《电信条例》中关于收取违约金的规定,主张权利。欠费用户辩称,电信违约金有悖《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补偿原则,其违约金部分远高于所造成的损失,提出《合同法》的法律效力高于《电信条例》的观点,要求适用《合同法》的规定。法官们还受到公平原则、化解社会矛盾、自由裁量权等因素制约,对电信所主张的违约金的请求不支持与支持的皆有之.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局用户欠费居高不下,不仅直接占用了企业的可调配资金,降低了资金周转率,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信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清欠力度。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就清欠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电话欠费的法律属性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主体平等、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和意思自治。电信企业和用户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依契约即合同的约定享受权利并履行义务。也就是说,公民或法人单位一旦向电信企业交纳了有关费用、办理了相关手续(如填写了《装移机登记卡》之类的业务单…  相似文献   

15.
樊培军 《中国邮政》2010,(10):51-51
西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其间诞生了两部重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和《论法的精神》。它们对西方社会制度、法律、意识形态、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深远影响,其核心思想——契约精神,成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电信运营商主张收取“用户拖欠电信费用违约金”的问题,长期以来是电信运营商与欠费用户及司法部门争议的焦点,也是法律适用的难点。全国许多电信清收欠费的诉讼活动常常是:电信运营商依据《电信条例》中关于收取违约金的规定,主张权利。而欠费用户辩称,电信违约金有悖《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补偿原则,其违约金部分远高于所造成的损失,提出《合同法》的法律效力高于《电信条例》的观点,要求适用《合同法》的规定。法官们则受到公平原则,化解社会矛盾,自由裁量权等因素制约,对电信主张的违约金的请求不支持与支持兼有。[编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发展迅猛,已成为邮政业务中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因特快邮件破损、丢失后的赔偿额问题,用户与企业发生争吵甚至引发诉讼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影响了邮政服务质量和企业信誉。究其原因:(1)用户交寄保价特快邮件要填写“申报保价金额签条”,手续繁  相似文献   

18.
李春江 《中国邮政》1999,(12):35-36
法院专递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活动过程中利用特快专递网络,完成诉讼文书送达的一项邮政业务。它是目前同城特快业务的新秀,因它的邮递类属性和潜在的市场,倍受各级邮政部门的青睐,经济效益也甚为看好。为此,笔者就法院专递业务的一些特殊性作一探讨,以规范此类业务的发展。《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法院代为送达或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这一规定是邮政寄达的法律依据,但从中我们也可看出邮寄送达是在前二种送达方式有困难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9.
做好邮件查询保障用户用邮郭德铨邮件查询是用户的用邮权利,《邮政法》对此已有明确规定。邮局受理了用户交寄的邮件,就与用户发生了契约关系,邮件在投交收件人之前,所有权应属于寄件人。寄件人有权查询其交寄邮件的投递情况,邮局有责任为其办理查询。邮件查询也是邮...  相似文献   

20.
《通信企业管理》第九期刊登《“湖南信息港”网站有没有侵权?》一,作以案说法,分析了网络链接的法律责任。笔作为被告湖南省数据通信局代理人,赞同该观点。该所指的李方明诉湖南省数据通信局网络作权侵权诉讼案是湖南省首宗此类案件,本就该案在诉讼程序上解决诉讼管辖和侵权主体认定两个争议焦点的过程作些说明和介绍,以求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应对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