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尤以真实性为最,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会计信息失真已渐成为社会性的顽疾。一、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对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着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所失去的是经济业务的“真”实面目,即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经济业务。造成这种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源于会计理论和会计法规等方面。可称为“制度性失真”,属会计人员的不可控范围,其责任不在会计人员。这种失真一般可以通过外部规范解决。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种界定,即认为是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丧失。上述前一种造成失真的原因中,有些由于会计方法(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如权责发生制确认标准)在客观上也造成会计信息的传递失真,但其并未违背真实性原则。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是因会计人员主观上违背会计行业有关法规制度“真帐假做”或“假帐真做”甚至是“假帐假做”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故意失真”是由于会计人员出于一己私欲,或是遵从领导授意,通过“造假”来达到侵吞会计主体利益的目的。本文拟从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伦理的角度来剖析会计人员的主观上故意失真的根源。二、从国人的文化背景看会计信息失真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经济史。在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信息生产者难负重任。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形成会计信息时,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业务水平不同,结果往往是不相同的。一是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计量出脱离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致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二是会计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一些会计人员主动迎合单位领导,或在单位领导的授意下,受理假凭证,做假账,编制假报表。三是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不严。比如,会计证年检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四是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长期以来,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被经营者操纵的现象很难得到解决。会计人员迫于生存的压力,也难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独立地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3.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表现 (一)会计信息及其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资料,是由会计人员或会计部门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4.
左军军 《会计师》2012,(17):73-74
<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会计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会计在单位内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职业正在实现由传统会计到现代会计的转变,会计的职能定位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某一环节简单的会计核算,而是更加注重会计对整个经济活动实施财务控制的综合能力,会计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会计工作难度加大,会计职业的风险和责任也在加大。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关键。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会计信息不完善,没有充分反映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有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失真为什么会愈演愈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来以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政治、经济体制不合理,会计主体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本位主义严重等。会计信息迭起人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必须加以治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主要是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企业领导人和财会人员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所谓“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而会计监督是对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等进行的检查和监督。即会计监督是指行为主体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属的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检查、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一、会计监督的权利作为会计基本职能之一的会计监督,具有它的经济权利性。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方法有预测、计划、审核、检查、分析、执行等经济手段。会计监督结果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刘亚平 《会计师》2009,(10):100-101
<正>一、会计监督概述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  相似文献   

8.
从各地会计委派试点的情况看,确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委派制严格制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及考核标准,调动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使会计人员能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上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彻底改变了“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有虚假现象。委派制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收支两条线”的真正落实,较好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适应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同时,由于业务集中,经费集中,实行会计委派制为基层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强化会计监督执法力度。实行会计委派前,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人,其切身利益与单位密切相关,升降去留之权都掌握在单位领导人手中,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存在后顾之忧,遇有违法事项,只有是望法兴叹,敢怒而不敢言。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归属关系,会计人员超脱了服务单位,为其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了条件,这对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有着重要意义,三是增强了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委派会计人员到岗后,一方面站在国家立场上,对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会计监督,维护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站在单位立场上,及时、准确地处理会计事务,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会计人员摆正了“双重身份”,积极协助单位增收节支,帮助单位解决呆滥帐问题、白条抵库问题,受到单位的肯定和器重。四是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地位。原来在一些单位,由于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和一些历史形成的原因,领导批条、出纳付款、会计记帐几乎是会计工作的内部内容,财会人员遵循领导意志办事,会计仅是一个簿记工具,毫无监督控制可言。实行委派制后,会计人员严格财务管理,加强会计监督,财会流程就为“会计审查-领导审批-出纳付款”,会计控制源头,预防和罅了经济犯罪及腐败行为的发生。当然,在会计委派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都发生了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例如国内的银广夏、郑百,美国出现的轰动世界的“安达信”事件等。一连串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使人们对会计事务所以及会计职业部产生了一种信任危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会计人员不诚实守信、不遵守职业道德,那么会计从业人员失信的  相似文献   

10.
张纪元 《理财》2001,(9):28-28
针对近年来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本文仅就会计委派制的利弊问题加以分析。一、会计委派制可消除“内部人控制”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消除会计人员造假的动机。我国传统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权力相对集中,会计部门同生产管理部门一样,同属于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无论在人事关系方面还是在经济利益方面,都受到经营者的制约,在迫于领导的压力,或是受单位利益驱使时,都可能出现造假行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促使企业整顿和…  相似文献   

11.
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学管理越来越要求会计信息能准确地描述“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为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真实和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目前各行各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原因,除了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还受计划经济时期模式的影响,财会人员的命运仍掌握在企业领导手中受企业支配外,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自身素质不高,屈从于权利、职位、利益等,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外,加强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修养、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主体分析 1.会计人员。按照会计人员虚假披露的动机.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和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由于技术不够熟悉或粗心大意造成的.这是容易克服和纠正的;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是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会计市场上会计商品质量差主要是指假冒伪劣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充斥会计市场,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按照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其业务能力的限制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这种出入具有三个特点:①当事人并无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主观愿望;②会计信息不实在会计核算资料中暴露得比较明显;③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当事人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达到非法的特定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即以“己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见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不能客观公正的在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下面就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监督在经济监督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一种以基层单位财务收支为监督对象,以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监督体系。这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这一监督体系开始显现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屡查屡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面临挑战。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会计法》规定,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手段是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实行监督。由会计人员承担的单  相似文献   

16.
会计委派制是将会计人员从各基层单位独立出来.变成国家的专业管理干部.由财政部门或成立的会计局直接委派.让会计人员作为国家政府派驻各单位的代表对该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基于会计信息失真和财经违纪现象严重.部分同志提出了会计委派制.个别地区已开始试点.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的政府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旧体制交替必然产生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问题之一为会计信息失真。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或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尽管新《会计法》中再次有力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事实上难以履行。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以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等所展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会弱化会计经济管理功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社会监管等密切相关,为此,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法规、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委派制推行的原因,目前,我国反映在会计工作上的“信息失真、秩序混乱、造假严重”等现象的根本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因此,建立有助于强化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就有其必要性,现今,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仍以“有答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既对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又需要对政府等相关利益者负责,因而,会计人员往往陷于两难境地,而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尽管新《会计法》中对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会计责任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单位负责人的某些行为,使其不得不依法办事,但是《会计法》只是一种立法行为,它提供的只是一个理论框架和行为准则规范,而不具有对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性,会计委派制的试行正好是从专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监督,它通过委派一批经过筛选出来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都过硬的会计人员到企业(这些会计人员与企业间无任何“瓜葛”)以《会计法》和“两则”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凭借自己丰富的业务经验对企业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到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和检查、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收支、收益分配等会计事项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企业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披露,另外,鉴于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会计委派制的推行还可以有助于从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并且还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对策思路,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刘重 《会计师》2008,(11):62-63
<正>一、研究意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会计人员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以法定规则与程序归集而成的会计数据,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公众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会计信息质量却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在于虚假的会计信息频频出现,误导经济决策,扰乱经济秩序,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损害着会计人员本该具备的客观、公正、诚实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