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中国金融电脑》2004,(5):87-87
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迅速走在了社会信息化的最前沿。打印作业作为信息化实施的核心环节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打印机厂商在金融行业的“淘金”之路也豁然开朗,在众多厂商中,将在今年迎来10年华诞的南京富士通备受瞩目。作为行业打印领域的领导品牌,南京富士通十年如一日,精耕细作,业绩斐然,并最终在“淘金”金融的过程中,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金融行业大力推广“数据集中工程”,实现数据集中处理、业务集中处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新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对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将提到更为显的高度,对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对于强调数据安全的金融网络,安全稳定、业务永续永远是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素。基于这种思考,金融行业信息化不仅需要“建起来”,更需要“用得放心”,而一向将“网络高可用性”和“及时响应”视为服务核心追求的华为3Com更是将服务视为赢得客户信赖的生命线。作为华为3Com众多服务团队的一个缩影,华为3Com上海办事处,也正是本着“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精神,通过主动、快速、专业的服务精神,为上海金融行业用户提供一流的信息化服务。及时、高效的更新服务——维护工作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由业务处理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决策分析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的作用由“保障、支撑”业务向“促进、引领”业务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移动办公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趋势,并介绍了中国联通安全可信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如何满足金融行业信息化及时性、安全性等需求,助力金融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研究中,有哪些课题为我国金融信息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静: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为金融行业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促进了金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金融信息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01课题《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该项课题关注的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关键问题。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地对整个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宏 《金融电子化》2004,(10):32-34
新华人寿ERP系统成功上线、南京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国家开发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全面试运行、光大银行会计管理系统上线……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频频传来好消息。与此同时,在这些系统建设中充当“高参”的IT咨询群体在金融行业越来越受欢迎。IBM、神州数码、惠普、毕博、联想等厂商也瞄准了IT咨询市场大举进攻。随着金融行业的物理大集中的实现,金融行业对IT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需求。金融行业的IT咨询市场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电脑》2006,(2):87-87
近日,由中国计算机报与北京东方般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05中国金融行业移动信息化成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移动信息化创新应用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浪潮,各种金融产品在银行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直引导金融市场发展潮流的深圳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通公司)认准银行信息化的趋势,从加密键盘开始做起,经过13年的积累,迅速成长为服务于金融行业信息化安全建设的领先企业。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当前,国内金融行业逐步从“金融信息化”走向“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金融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基于各种业务系统开展的。数据中心作为金融行业IT系统建设的重点,其规划与设计除了要满足业务需求外,还要支持金融行业的整个业务架构,实现金融行业的业务再造,甚至推动金融行业业务架构的完善和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快鱼吃慢鱼”。金融企业要想成为“快鱼”,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内部信息化建设,而这三项都与信息技术分不开。我国互联网的十年,也是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十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积  相似文献   

11.
康光辉 《中国外资》2013,(23):36-36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已经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部分,而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金融行业的主要地位,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如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处于改革时期,其中频繁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电子化》2004,(11):64-65
目前,在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以数据集中、应用整合为核心内容,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集中、金融业务一体化的“数据大集中”工程,正在稳步深入推进。“大集中”后,金融企业固然可以通过集成化、集中化的数据中心实现对自身资源的优化管理,空前地提高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的可用性,但由“数据集中”而产生的“风险集中”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在影响网络数据安全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电脑》2010,(10):93-93
在为期四天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柯达全面针对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建设特点,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行业带来了性能更全面、应用更广泛的文档和票据影像管理解决方案,以一流技术和服务力挺中国“绿色金融”的稳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鸣璇 《金融电子化》2006,(10):73-73
目前,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在数据“大集中”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集中,中国建设银行实现了省一级的集中,上海证券等证券机构也陆续把业务数据集中到总部统一处理。上述机构的数据“大集中”都促进了业务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种种迹象表明:数据“大集中”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崭新的信息化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也积极联动计算机行业,希望构建金融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体现大数据时代新技术优势。当然,金融行业在构建计算机信息系统过程中也必须思考复杂网络环境背景下所带来的各种系统安全问题。本文从技术层面探讨了金融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诸多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初,当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专项的验收工作进入决定性阶段时,金融服务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便开始成为业内的又一个热点话题。2004年底,随着各商业银行的“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先后形成并上报,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已经初现轮廓。对于国内金融行业而言,2006年的新年钟声更具特殊意义。一方面,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另一方面,入世后的金融业全面开放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只能以月为单位来计算准备时间了。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刊编辑部记者根据来自不同渠道的资料,尽可能地将一些有关金融服务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专项进展情况的内容整理成文,并走访了一些参与这些项目的专家和学者。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无论是金融行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抑或关注金融信息化发展的IT企业,了解未来5~15年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从中获得对自己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把握全局并找准方向,及时地、有目的地储备知识和技能,从而在飞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和金融信息化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紫金支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公司”)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金融行业资深的系统集成商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金融自助设备最主要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之一。在商业银行打造“智慧网点”的变革中,紫金公司凭借多年金融信息化建设实践的积淀,也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网点的构想和解决方案,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紫金公司网络集成部胡明。  相似文献   

18.
我们往往把金融业看成是一个典型应用信息化的高端行业.在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现代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行业的正常运作必须依赖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近日,笔者采访了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有丰富经验的SCO中国总经理贾耀良先生,谈谈中国金融行业操作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的日益膨胀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促进了金融行业从电子化转变到信息化、并逐步向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金融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信息安全基本特征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小而言之,它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大而言之,它涉及到国家的安危。而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金融信息的丢失、泄密或被破坏等将会给金融行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势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金融信息安全性第一。  相似文献   

20.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3):111-111
面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信息化建设呈现了“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在金融行业中与市场、资金、人才并列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对外服务的基础、科学管理的保障、正确决策的前提、有效调控的手段。为推动科技创新,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