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法的定位与我国经济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定位在我国经济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经济法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是市场机制“失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 ,是防止政府“失灵”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变化 ,国家经济职能的强化 ,以经济民主与经济集中相互融合为基础、以规范国家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内容、以维护公平竞争经济秩序为己任、以保障社会整体经济的平衡、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经济法 ,无疑应成为一国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过程中 ,由于对经济法定位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致使我国的经济立法轰轰烈烈 ,经济法立法却冷冷清清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环境下 ,高度重视经济法立法 ,还其在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中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而法律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密切.传统市场失灵学说认为对市场失灵的矫正需要政府的干预,而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能够起到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新近的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的市场失灵学说提出了挑战,认为对市场失灵所包含的许多情况可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矫正.这一挑战并未改变民法和经济法对于市场失灵的不同功能,只是说明了经济法的市场化倾向.经济法的市场化和民法的社会化都仅仅是法律为适应实践而进行的修正,并非异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法,现实经济生活的概念,并指出经济法的作用即经济法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通过对交换主体和交换关系所发生的影响.接着阐明了经济法对现实经济生活作用的路径.经济法的作用与经济法的本质相联,经济法的本质决定了经济法起作用的方式和范围.在经济干预主义和经济协调主义的本质下,经济法一要抑制和预防市场弊端和市场失灵,二要克服和防止政府失灵,三要适时抉择,协调市场与政府的轻重关系.再次,论述经济法对现实经济生活作用的具体表现.经济法的各个体系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再借助具体案例阐述经济法对经济生活生产、交换、分配三个环节的影响.最后,经济法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在不同的历史维度和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变现形式.对经济法及其作用不同时期历史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发挥经济法的法治保障与政策引领作用。广东省在经济法规制定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规划、计划、纲要、条例、标准等经济政策性法规,但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以经济政策为主、经济法体系尚未形成;经济法规的适应性受到挑战,对现代产业发展新情况回应不力;经济法规的规范性不足,甚至出现法规冲突的情况:经济法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直接干预经济过多。经济法完善.要从学理上认识到其本质是经济法的法律价值和基本原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完全呈现,其形式是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完整建构。要在实践中推进产业政策的法治化以增强经济法对现代产业的适应性:通过系统而规范的立法行为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以经济法规规制政府行为,助推政府积极有效干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疗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政府过度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忽略了公民健康权,没有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为了实现医疗公平和普遍均等化,医疗服务市场的失范应该运用经济法加以规制。通过对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调节失灵两大方面的规制,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细化反垄断法执法标准,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中原兴则中华兴",为了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经济意义,必须关注法治问题,只有确立一整套完备的法治规则,才能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中原经济区的法治建设上来,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其中经济法的支撑——保障市场主体的基本权利、平衡各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为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一、经济法是协调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参与、协调经济之法,是规范政府干预之法,是平衡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之法,是促进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经济法的本质是立足于社会整体利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经济立法的新发展,《经济法概论》在1998年修改的基础上,于2001年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经济法概论》从体例上仍分为绪论和十六章。其内容按照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调整的范围划分为五部分,即市场经济主体法、市场经济行为规则法、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市场经济主体问经济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两条主线。在经济改革与经济法治化的互动发展中,经济法发挥了连接市场和法治国家建设的纽带作用。回顾经济法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经济法理论与实践在发展变迁的不同阶段,对经济改革发挥着不尽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当前,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新的起点和历史机遇来检视经济法,研究经济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事关经济法的自身发展,也事关经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经济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通过对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学习,提高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中作用的认识,增强经济法制观念,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华  薛成水 《经济问题》2007,339(11):48-50
尽管中国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相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但两国经济立法中存在的诸多不同之处直接导致了两国经济法发展的不同状况.在对两国经济立法中的法律移植、立法体系及经济立法中政府干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的三个方面的构想:在经济立法中应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建立统一的经济法体系;在经济立法中要规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权限.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抑制环境恶化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举措。通过法律的构建来引导和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选择。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在相关方面制定了很多单行法,主要采用压制型和自治型的立法模式,用国家强力或者行业自治来推进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低碳经济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有着自身的运行体制和规律,而且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所以,在低碳经济法的构建中,采用回应型的立法模式将更有利于当前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的快速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我国经济立法的新发展,《经济法概论》在1998年修订的基础上,于2001年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经济法概论》从体例上仍分为绪论和16章。其内容按照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调整的范围划分为5部分,即市场经济主体法、市场经济行为规则法、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和市场经济主体间经济纠纷的处理。绪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从WTO的相关职能和规则的机制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国际经济法规范、及其国际经济法规范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执行来探讨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和实现.要发挥市场基础地位,使其更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而实现和保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必须首先医治市场失灵.医治市场失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法3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基础性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并用,横向经济关系与纵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融合,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国人立足于国情研究本土经济法的发展路径。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还要大发展、大突破,为之保驾护航的经济法必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全面、综合、系统、平衡、适度调控与规范"两只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法学界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表明,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民法催生和增强市场失灵,经济法则矫正市场失灵;民法是对市场经济中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国家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之法,或称市场机制之法,而经济法是对权利的重新界定,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之法;民法确立市场自有制度,经济法则确立政府干预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法理论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经济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治社会,法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出发,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理念可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既有的政策,有助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理论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法作为调节经济之法,是在民商法对经济进行调节基础上的二次调节,相比于民商法,经济法更注重整体公平与实质公平。调节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须重视发挥经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