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玉鹏  王茜 《财贸经济》2016,(4):116-133
政策不确定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结果,会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门槛VAR模型和反事实分析实证考察中国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低迷时期,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冲击效应.反事实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经济低迷时期,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刺激企业投资需求对产出增长产生正面影响;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信心和银行信贷渠道对政策不确定性的产出增长效应几乎无影响.该结论解释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为何具有更为优异的经济增长表现,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时需明确考虑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实施过程对政策不确定性性质的影响,并依据经济所处状态适时转换公众预期管理思路和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国家定期开展了消费者信心调查。国外关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研究证明消费者预期是宏观经济未来变化的先行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能够预测消费支出,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由于经济机构、经济周期等因素而导致的预测力有所不同,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研究刚开始起步,国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进入2010年,美国经济乐观信息增多。2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去年四季度美国GDP初步修订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GDP折年率增长5.9%,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近来公布的其他经济信心指标也显示美国经济不断企稳回升。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去年11月份的67.4快速上升至今年1月的74.4,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指标,以此分析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1978-2014年间实际经济增长较为合理,基本与潜在增长率相吻合。然而,近年来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一方面说明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一部分可以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回落来解释,还有一部分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应高度重视稳增长任务的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庆文 《中国市场》2002,(10):56-57
从一个国家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中,可以看出经济因素是推动经贸及各类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研究分析观测经济现状及其市场需求变化走势的不可或缺的依据。在美期间,笔者结合GDP、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失业率、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指数、国际竞争力等经济指标的变动,扫描了美国经济动向,简述一些感受,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2013年宏观经济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我国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显示:通胀预期具有一定的锚定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产出缺口对通胀预期的冲击是一个由正向转为负向的过程;财政收支差额占GDP的比例和汇率波动均在短期内会对通胀预期形成一个较强的正向冲击,但中长期的影响不大;国际粮食价格、石油价格和我国通胀预期关系紧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通胀预期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洛阳市居民消费信心变化情况,我们于2011年12月末开展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300位城乡居民。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洛阳市当前经济总体状况和未来经济走势预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附加预期的IS曲线,构造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一致合成指数代表综合产出缺口序列,选取状态空间模型估算预期变量,采用时变概率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阶段运行特征与驱动机制.结论认为:产出缺口预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显著为正,实际利率变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显著为负,且两者的影响在不同区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平滑概率和转换概率的估计结果显示,金融类和投资类先行指数是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在各状态间转换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对于促进经济回升,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降温”更有效.在经济回落时投资对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影响较为迅速,但由于投资周期和固定资本形成等原因,经济回升时投资发挥作用的滞后期明显加长.稳定预期并释放改革红利,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平抑经济周期波动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一、当前荷兰经济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一)经济增长维持向好势头受消费回升、投资增长和出口改善等因素影响,荷兰2015年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从增长率来看,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2%,高于预期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8%,高于预期0.2个百分点。从消费来看,家庭最终支出二季度环比增长0.3%,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由5月的2上  相似文献   

10.
赵玮 《商业研究》2018,(2):73-82
本文将ACE建模思想纳入到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基于Agent的新凯恩斯模型,并利用拓展后的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经济中存在25%的家户是完全理性,存在73%的厂商是有限理性;产出与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较传统新凯恩模型平缓,并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来源,真实货币余额的偏好冲击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产出波动。因此,在考虑了有限理性以及适应性预期后,经济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理解公众预期形式对分析宏观政策的经济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北美     
《进出口经理人》2013,(2):24-25
美国消费者信心大幅下跌美国行业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跌,表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法更为悲观。报告显示,当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2年11月份的71.5跌至65.1,为8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的经济活动预期指数从80.9暴跌至66.5,但消费者对当前经济条件的评估指数从上个月的57.4升至62.8。  相似文献   

12.
要闻     
《中国广告》2014,(9):153-156
正2014全年广告花费增长7.5%,与GDP增长齐平近日,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推出《2014—2015中国广告与宏观媒体环境分析》报告,报告预计2014全年广告花费增长7.5%,与GDP增长保持一致。2014年1-5月中国广告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5%(包括搜索类广告),开局相对低迷。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优化调整成果的展现,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中西部经济发展潜力也逐渐得到释放,国家政策对大型央企品牌建设建设  相似文献   

13.
鉴于消费者信心指数对物价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本文将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转移变量,建立logistic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消费者不同信心状态下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信心状态的改变,我国物价水平特征也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消费者信心处在低迷状态,对应的我国物价水平也处在低通胀状态。因此,我国政府需要积极推进价格改革,改善民生,增加消费者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信心指数(ICS)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ICS的变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数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回归分析和GM(1,1)模型研究分析了中国ICS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数的关系,并据此分别对ICS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2007年~2014年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等8个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从物流供给和需求角度,研究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8个市的GDP为被解释变量,8个市的货物周转量、公路里程、民用汽车拥有量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项解释变量指标均对该省经济发展有正向相关关系,其中汽车产业发展对该省经济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洛阳市居民消费信心变化情况,我们于2011年12月末开展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300位城乡居民。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洛阳市当前经济总体状况和未来经济走势预期评价较为乐观,对收入增长和物价总水平持正面看法的比例明显增加,消费者消费意愿有所增强。我们对调查结果作了进一步分析解读,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较有价值的居民消费意愿变动信息。  相似文献   

17.
王志浩 《中国市场》2012,(42):28-33
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但许多观察人士对中国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主要就GDP、投资、消费、就业和网络经济五方面,介绍了各种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利用各种数据监测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结论是:中国的GDP周期数据可能经过加工;货运量和柴油产量以及发电量数据能反映工业GDP增长;水泥产量、在建工程项目总数可以代表当前投资的变化;实际新增贷款可以预测未来投资的变化;消费的衡量没有统一的指标,各部门情况差异很大;对就业市场而言,劳动力供求比例以及PMI就业数量比较合理,而个人所得税可能是较不可靠的指标;谷歌热门搜索词的流行度指标可以反映人们各种心理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和未来预期。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GM(1,N)模型在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是宏观经济指标体系中的先导性指标,对经济发展趋势有相当的预见性。当前扩大内需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前预测2010年消费这信心指数运行状况对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速度,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GM(1,N)模型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动量项G,以2006-2009年以来消费者月度信心指数为基础,对2010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88-90之间。  相似文献   

19.
王宏涛  张鸿 《商业研究》2011,(6):134-140
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CGG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在统计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够显著,货币政策不应直接对于资产价格作出反应;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20.
周雨佳 《商》2014,(21):49-49
本文估计了两个新凯恩斯主义最优粘性价格模型并评估利用模型如何描述美国的产出,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我们考虑模型中内在习惯形成是否影响消费者行为,并说明Calvo定价方法和通货指数形成价格和通胀惯性。服从受制于家庭和公司行为的货币政策根据判断而制定,该模型的时间一致均衡原则是用来估计关键行为参数的。我们发现以消费数据为估计对象的规范模型比以产出数据为对象的估计模型运行地更好,这一现象在研究内生变量时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