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以追求人和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技术进步和人类生态意识加强为推动力.以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显著进步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是一个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系统过程.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兴旺、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相似文献   

2.
曹世友 《魅力中国》2011,(7):340-340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强调了社会及生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要从单一追求“GDP”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面协调。对于小城镇来说,以往的城镇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多,造成了很多问题。反思“唯GDP”,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以追求人和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技术进步和人类生态意识加强为推动力,以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显著进步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以追求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内容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产生于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基于对人类当下生态困境的深沉思考和密切关注,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战略上包含着很多可资借鉴的思想,对于我们开拓视野,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产生于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基于对人类当下生态困境的深沉思考和密切关注。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战略上包含着很多可资借鉴的思想,对于我们开拓视野,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协调发展现,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经济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同步;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美好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社会责任则是在自身财务目标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之外对各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可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一致性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要求之一。江西万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发展新任务,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经济兴县富民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和谐稳定、文明进步的新万安。  相似文献   

10.
提升国民幸福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国民幸福指数构建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民生改善的价值关怀、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科学发展观视域中构建国民幸福指数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