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面临着城市滞后化严重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城市,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竟可能多的提取出来,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群体。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然后重点分析了从建筑群轴线、单体建筑轴线以及院落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元素表达,最后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形式的评析。  相似文献   

2.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据,也可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特征、入世的基本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审美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往往集中于物质表现,传统文化内核与物质形态的互动却较少研究。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古典诗中“意”的生成与传释途径,以空间的视角研究诗意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以之为参照,试图重建一种本土的空间设计与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中国建筑师,我有一个信念,即由于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包括建筑文化传统,又有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维与美学精神,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吸取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探索新的形式,这可能是寻找失去的灵魂,避免世界文化趋同,促进当今城乡环境丰富多彩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千村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建筑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达到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有代表性和特点的既不是大屋顶也不是木结构,而是中固建筑的布局及形式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丈化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要振兴中华,弘扬华夏文明,就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具体实际,重新认识、批判、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以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作为具有鲜明文化性、公共性的建筑,它应当给观众带来建筑上的审美享受,更应通过建筑的外观形象激发观众对展示内容的联想.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集智慧和情感的封箱之作,在充分满足了其功能性的同时.更以建筑中的中国古典韵味征服了观众.新馆的外观形象与展示内容相辅相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中的完美体现,为后来人设计新中国风建筑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的运用,归纳总结出新馆建筑中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探索新馆建筑对新中国风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即观念人力资本,而观念人力资本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指出传统文化作为观念人力资本创新精神的来源之一、内生化并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在传统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任何建筑理论的产生、发生和消亡都是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后现代建筑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思想下产生,是源于人们会现代建筑的一些不满和期待.现代建筑蓬勃发展,走的是一条技术至上的道路,建筑风格是浓郁的工业色彩,给人一种冷漠、缺少人文关怀、遗忘文化传统的感觉,后现代建筑正是在这一思潮中产生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与大家分享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从建筑语言和审美特征入手,探寻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社会环境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交流空间组织、建筑的尺度、施工的质量、建筑文化底蕴等各个方面对客家传统民居文化中的许多精髓理念和做法进行论述,并且在现代住宅设计如何借鉴与应用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及人民的选择,二者具有内在且深度的融合点。马克思主义要契合中国实际国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也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两者的相通性共促融和发展,互利相连。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网络里,社会文化结构的重心是宗法氏族和家庭的权威,这决定于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性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与之相应,传统文化网络也要注入新的内容,进行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记载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在中华大地上还保存了多少呢?放眼望去,我们只能看到被一小块一小块的建筑遗迹,不是关联而是割断地,被零星地点缀在现代建筑之间,彼此交叉,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对峙,更像是质问:难道我们该被舍弃、遗忘吗?  相似文献   

17.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其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是形成新文化运动的外部压力和现实影响。中西文化冲突毕竟要受到中国人文传统自身演进的内在规律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增长的批判理性,是构成新文化运动的内部动力和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现代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现代建筑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等优势独占鳌头,而古建筑是凝结着民族灵魂和智慧结晶的载体,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能抛却传统文化的精华,将现代建筑技术良好的融入到仿古建筑中去,以科学的方式方法传承民族文化是不二之选。本文将从发展仿古建筑的重要性,现代建筑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的应用形式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要实现民族化与国际化,就必须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前,中国传统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视,同时在诸多平面设计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中国书法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成为平面设计中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对中国书法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目的与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思路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