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家企业能不能招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关键在于这家企业老板是否注重人才成长环境的打造。如果人才成长环境好,那么即使企业现在没有人才,将来也一定会有人才;如果人才成长环境不好,那么即使企业招到了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然而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有企业的自身的原因,也有人才本身的原因。现如今,除了有国企的稳定薪资,还有高收入的外企,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想要留住优秀的人才,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优势,完善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聘好人才,用好人才,留好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城市之间争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本论文调查对象是南宁市部分创新创业人才,通过问卷分析法、文献法等调研方法,调查了解南宁市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现状,在调查中,发现缺乏实际情况调研,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南宁市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覆盖面相对较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与创新人才需求层次不相匹配,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环境和服务平台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根据南宁的自身特色和现实,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科学的激励组织管理,改善、优化人才环境,为创新人才打造优质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丁汉明 《活力》2005,(7):102-102
加入WTO以后,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失问题突出,且流失的人才大多是高层次或紧缺人才。对企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人才更是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当务之急是抓好人才开发,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迎接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第一件棉衣——人才储备计划 目前,华尔街一些金融领域的高管纷纷飞向中国寻找商机,国家银行及一些大型国企也在远赴海外,招揽大量的金融人才,以图后备。可见,人才储备是一项战略计划,优秀的企业都在储备人才、留住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表面上是为人才付出了很多,其实上稳定了人心,确保了工作的持续和后续性。没有人才的企业只会是外强中干,经不起风吹雨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党章,赋予人才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才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新矿产权多元、产业多元、区域多元,需要大批人才的新情况,进一步创新思维,坚持人才兴企战略,锐意改革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新形势下集团公司的人才工作,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如何做到人才使用价值最大化,不断提高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水平,这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企业必须走出人才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企业人才观,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人才环境,不断探索全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薪酬激励职能,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很多企业与人才总是好聚不好散。作为企业经营者,其实都渴望有一个高效率、有凝聚力的团队。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企业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呼怀才不遇。说到底,企业并不缺人才,只是缺少合理配用人才的方法罢了。  相似文献   

9.
孙雪萍 《活力》2005,(10):81-81
加入WTO以后,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失问题突出,且流失的人才大多是高层次或紧缺人才。对企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人才更是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当务之急是抓好人才开发,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迎接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人才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质,并在人才使用上提出了创新用人机制、“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解决途径,阐述了国企在人才使用和提高企业生存及竞争能力上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是增强国家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第一资源,在全球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谁掌握了大批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选用,造就一大批素质较高,结构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至关重要。本文在简析了创新型人才及其开发价值的基础上,以简析创新型人才及其开发价值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选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努力打造人才聚集的局面。面对当前该区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人才引进成为满足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比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发达地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才引进模式,认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通过构建人才引进综合环境与人才引进模式的促进机制,为创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模式和有效落实人才引进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高自主创新力的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发达国家和知名企业走出争夺现有人才与即期可使用人才的局限.将人才竞争的重点战略向争夺未来人才领域延伸,前移人才竞争市场,加大未来人才领域投资,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创造人才成长环境,站到了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上,不断获得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保证拥有持久创新力。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与人才匮乏有相当大的关系,迫切需要人才几乎成了中小企业众口一词的关于人才问题的答案,然而,这种关于“人才荒”的无谓感叹性的答案并不能真正对中小企业的切实发展产生积极意义,要改善中小企业现时的人才状况,需要从中小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获得这些人才入手,有目的的构建中小企业人才体系的基础,打造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  相似文献   

15.
纪海宁 《活力》2007,(3):43-43
加入WTO以后,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失问题突出,且流失的人才大多是高层次或紧缺人才。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人才更是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当务之急是抓好人才开发、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迎接新的严峻挑战。对哈尔滨电业局来说,每年增员的主要渠道:一是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接收,二是指令性退役士兵的接收,三是局外调入。由于地域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下,人才之培养,人才之发现。人才之选拔以及人才之使用成为人们谈论最多也是最热的话题。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制胜之本,在人不在器。人才的培养与发现是人才这项工程的前提。事之至大,莫如知人。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北方的后秦王姚兴给大臣们下达“指标”,要他们寻找荐举贤能的人才。右仆射梁喜说:“臣几次接受诏命,但没有得到一个那样的人,可见当今世上确实缺乏人才。”面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梁喜,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与人才匮乏有相当大的关系,迫切需要人才几乎成了中小企业众口一词的关于人才问题的答案,然而,这种关于“人才荒”的无谓感叹性的答案并不能真正对中小企业的切实发展产生积极意义,要改善中小企业现时的人才状况,需要从中小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获得这些人才入手,有目的的构建中小企业人才体系的基础,打造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才管理决策是影响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招聘与选拔模式,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个性化人才选拔机制,将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如何做好人才管理,通过内部培养还是外部招聘方式解决人才问题,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才管理中人才引进的重要性,之后分别对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的优劣进行对比,最后对人才未来管理模式提出了倡导,希望能够对企业的人才选拔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企业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企业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大胆创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环境,加速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基于此,本文结合企业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梳理技术、管理和技能类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优秀青年人才识别和能力培养机制,提出具有企业特色的解决方案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的决定因素。煤炭企业特别是老煤炭企业,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加上世俗偏见,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工资待遇低使人才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怎样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特别是煤炭主体专业人才呈现正增长,对煤炭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