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余姚,一水中流,双城合璧。秦时置县,史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之誉。古老的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用最坚强的存在诉说着余姚的深沉与厚重;始于北宋的金冠村,建于元代  相似文献   

2.
<正>起源于18世纪上叶的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以其传统剧目丰富、表演通俗易懂、剧目贴近生活而深受百姓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姚剧在经历改革后焕发新的生机:1956年,余姚姚剧团成立;2008年,姚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剧团改制,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当一些剧团艰难经营,有的剧种甚至成为"绝唱"时,我们不禁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07,(10):30-30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沿袭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简称"姚滩",又曾被称为"鹦哥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始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据史料考查,最早姚滩班社为清乾隆年间余姚横河匡堰(今属慈溪)艺人虞才华为班主的"才华班"。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余姚悉心呵护河姆渡遗址"金名片"。近几年,余姚保护与传播河姆渡文化更是积极作为,通过多样载体、多种途径,全力擦亮河姆渡文化标识,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5月,河姆渡遗址入选浙江省政府发布的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名单;同年9月,"河姆渡文化祖源"余姚井头山遗址获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目前,余姚正全力将河姆渡遗址创建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5.
<正>在海拔800多米的杖锡山麓下,有一个群山环抱奇岩危耸的高山古村,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世外桃源李家坑村。李家坑地处杖锡山心,东面溪对岸是桃树横,南面是后龙岙,西面八穴坪与百步阶接壤,北面燕崖岭与余姚大岚山相连。抬头远眺,便是后湖岗,榧树潭水库拦坝于此,飞流直下。一条宽阔的樟溪穿村而过,带着余姚、奉化和鄞州三地的人文气息和悠远历史,自西向东流经樟村、鄞江、洞桥……沿村的环溪路东通宁波市区、北接奉化与余姚。李家坑犹村口耸立着一块"四明山漂流大峡谷"的石碑,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5,(1):2-3
<正>目前,余姚市"五水共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余姚江水质列宁波"三大江"之首,最良江获评宁波市最美河道,泗门镇、牟山镇入选"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国际领先,并成功创建成为宁波唯一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10月底,宁波市"五水共治"现场推进会在余姚市顺利召开。总体工作得到了省、宁波市领导和省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坚持科学治水,做到系统谋划邀请省内外水利、防洪、城建等方面的专家,对"五水共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切实抓好姚江流域(余姚市域)防洪、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  相似文献   

7.
正在宁波很多驴友心中,余姚梨洲街道的金冠村大概是全宁波最有"丽江风情"的古村之一。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村里不知名的山野客栈,又或来自于竹海掩映下袅袅升起的炊烟,更可能来自于在潺潺不绝的流溪声中被不知不觉放慢的时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走进这个千年古村,老屋静伫,石桥不语,仿佛转眼切换了时空,车水马龙、浮躁喧闹瞬间被抛却脑后。  相似文献   

8.
王健 《宁波经济》2015,(4):29-30,14
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余姚要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战略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强市"第一战略,以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为导向,加快重大产业平台构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工业投资有效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进余姚工业经济加快进入全省工业强市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9.
方其军 《宁波通讯》2013,(10):88-91
河姆渡这片姚江畔的古老土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城邦24公里,东距宁波市25公里。姚江,连接河姆渡遗址、余姚以及宁波的城邦。从行政概念上讲,河姆渡遗址在余姚市河姆渡镇。如果是有心人,进入河姆渡镇的界域,那来自遗址的一声声召唤似乎愈加强烈。真的,那种精神的吸引非常真实。曾经一位骑自行车前往"朝圣"的人写道:"我静静听着车轮碾路面的声音,渐渐地似乎脱离于现世的时空,心境平和。忽然,心儿好像被什么箍紧,就像树枝被小鸟的爪子抓紧。"如此盛大的远古文明实证现场,被发现出于偶然。1973年夏天,余姚县罗江公社(现余姚市河姆渡镇)在姚江边上的渡头村兴建水利,以抵御洪涝灾害,挖土时意外出现大量陶片和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东北之窗》2014,(5):82-83
正1907年东北改为行省制之前,清朝东北的军政民政由盛京(今沈阳)、吉林、黑龙江将军负责,黑龙江将军驻地是齐齐哈尔。在历任黑龙江将军中,义和团运动时抵抗沙俄入侵而壮烈殉国的寿山,名字尤为响亮。将门之后治边大吏寿山字眉峰,汉军正白旗人,1860年生于瑷珲,父亲是吉林将军富明阿,富明阿是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的六世孙。作为将门之后的寿山,青少年时就接受"忠君报国"、"爱民如子"等传统思想的教育,《寿山家传》称其能"道大义,宿儒不能难也"。33岁时,寿山因父去世,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留京归兵部选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寿山奉旨随营"差遣",他单骑就道驰抵前线,投入战斗身负重伤。  相似文献   

11.
张苍水故居     
<正>张苍水(1620—1664年),名煌言,字玄箸,号苍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攻陷南京后,张苍水投笔从戎,拥立鲁王监国,与郑成功军配合,协同作战,辗转于苏皖浙闽一带,被誉为"浙东抗清最后一面旗帜"。康熙三年(1664年),军队遭受重创,张苍水屯兵隐居悬山岛,因叛徒出卖而被俘,清人礼待劝降不从,在杭州慷慨就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褒谥"忠烈"。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20,(5):52-53
2019年1月28日,余姚"金融超市"线上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在姚32家银行全部入驻。截至2019年底,"金融超市"线上服务平台在线注册符合信贷条件企业为8669家,发布76款普惠金融产品,促成银企金融需求对接达29.14亿元,放贷时间平均缩短6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听说河姆渡,是从中学的教科书里。那时候,于我们,这段7000年前的历史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时间片段。直到它所在的城市——余姚为它举行了盛大的文化节,始有机会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也再次唤起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不是在考卷上,而是在现实里。在姚江边上河姆渡口的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14.
正天平山村地处清江河畔,距离湖北省宜都城区约11公里,面积6.03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7个,村民458 户1463 人。天平山人杰地灵,有千年历史,村庄得名于建于唐朝的古刹天平寺。天平山村革命历史悠久,宜都市早期共产党员姚百川出生成长于天平山村。新中国成立后,天平山村积极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三线"厂矿、高坝洲水电站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天平山村秉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余姚泗门镇,是规划中的宁波都市圈余慈地区姚西北重点发展区。现有人口6万余,辖16个行政村。今年初被列为宁波市成片连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在余姚市委联镇带村领导王永康书记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坚定方向,增强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紧紧抓好五大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梁弄镇南面,地处四明山麓,村域面积7.13平方公里,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曾是渐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被誉为“浙东红村”。  相似文献   

17.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4,(11):31-32
<正>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水共治"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对去年遭受过特大洪涝灾害的余姚来说,像是量身定制,其中,姚江治理更是重头戏。截至目前,余姚"五水共治"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7,(12):F0002-F0002
浙江余姚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年初,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84号公告确认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总规划面积31.6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6年在册人口4.2万人。经过5年多的开发,园区产业集聚初步成型,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已成为余姚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核心区块。一、功能定位园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浙江省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和园林式生态新城。宁波市十一五规划及余慈地区统筹发展规划已将园区定位为余慈中心城姚北周巷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2008年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园区将完全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2小时交通城市群"和"世界特大型国际都市圈"范围内,可以充分接受上海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4日,余姚成功获批浙江省首批、宁波首个"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市),这不仅是浙江省、宁波市对余姚制造业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余姚长期坚持实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认可,也是推动余姚制造向余姚智造跨越的全新起点,是余姚争夺未来制造业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将在余姚工业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月12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黎念之与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力军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黎念之成为落户余姚市的首名外籍院士。而促成这次合作的"功臣",就是姚力军这位"引才大使"。十余年间,姚力军累计为余姚引进了91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国家、省级"千人计划"人才20余名,占余姚"千人计划"人才的三分之一。他为什么能吸引到那么多高层次人才?因为他自己就是手握核心技术的人才。2004年,受余姚市委、市政府邀请,姚力军到余姚参加塑博会,并实地考察创业投资环境。"当时余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