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钱币研究》2011年第1期《从乾隆通宝鎏金钱说起》一文展示的10枚鎏金钱,与真正的鎏金钱相比有天壤之别。从锈色包浆上看,没有一点“土”气痕迹残留,说明都是水坑钱,且出于酸性水质的江河之中。系经长期自然浸泡冲刷(现今也有人为用化学水浸泡的)后形成的铜质锈色反差现象,促使钱体表面发生腐蚀,逐渐泛出深黄、浅黄、褚红及银白等斑块锈色,也有的同一枚钱上泛出几种不同锈色的斑块。  相似文献   

2.
周萍 《西部金融》2010,(3):86-86
笔者藏有一枚光绪通宝当十夹铅机制大钱(如图),此钱外径33.3毫米,穿宽6,7毫米,厚1.2毫米,重9.7克。面文“光绪通宝”,背文“奉天机器局紫铜当十钱重二钱四分”。外皮紫铜质,并不太厚,箭头所指磕碰处已露出灰色铅质。所不同的是以前披露(《中国钱币》1986.2,1994.3)的与夹芯钱同版式的都是翻沙铸造钱,而与此钱同版式的是机制币。  相似文献   

3.
罗汉钱漫话     
罗汉钱是清朝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一种版别.可通过钱币面文、铜质、地章、内廓等方面的细节不同来辨别康熙罗汉钱与一般“康熙通宝”.罗汉钱有头炉罗汉钱与普通罗汉钱之分,头炉罗汉钱存世不多.由于罗汉钱铜质精良、制作精美,又有很多神秘的传说,民间一直把它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罗汉钱承栽的文化意味已远超钱币本身.  相似文献   

4.
<钱币研究>(2002)10期4页刊载<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一文,不要说见到"乾元通宝"真容,仅看到拓图就足够惊喜了.作者言"此钱是出土品、绝对真品,无半点伪作可能".这更使读者深信无疑.然而这枚"乾元通宝"四字乃一范孪生,"乾元宝"三字营养充足、笔划饱满,而"通"字笔划则弱不禁风?难道受过什么虐待?  相似文献   

5.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6.
对《钱币研究》2010年第11期《花轮钱欣赏》一文,笔者认为其中图4清代宝泉局康熙通宝不是刻花钱,是宝泉局铸造的宫币。我在4年前也收藏了一枚锯齿纹古币,经过研究发现是宝泉局铸造的锯齿纹钱,而不是用刀雕刻成的锯齿纹。  相似文献   

7.
清初三藩钱,是"利用"、"昭武"、"洪化"及"裕民"通宝等钱的统称.其小平钱(光背)多谱所载"通"字为"(I)"头.明钱楷书多为"(I)"头通,三藩尊明叛清,故铸钱承明制亦是自然的事.笔者收集三藩钱,见其中"利用"、"昭进"、"洪化"三种光背小平钱,有"(I)"头通的版别,但多谱未载,是否因为较为少见或许是自清代以来"钱币收藏界认为是反叛钱排为流派之外".但笔者认为,不管是叛清或尊明也好,均已成为过去,应该还原历史的事实.三藩钱理应堂堂正正地列入中国历代钱币之行列,同样受到钱币界及其收藏者的重视、研究和收藏.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中旬,笔者在钱币网站见有一批康熙满汉文钱出售,其中一品背“陕”字钱感到面生,遂抱着“有鱼无鱼撒一网”的心理花了20元将其购得。  相似文献   

9.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双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新智慧》2007,(12):96
我国最早的压岁钱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状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邹志谅 《西部金融》2009,(12):87-87
由邹志谅、殷国清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的<宝苏局钱币>,载有乾隆通宝雕母钱2种、样钱10种、流通钱17种,资料大多来自苏州、无锡等钱友藏品,部分取自钱币界前辈的传承和博物馆藏品,均以拓本入书.  相似文献   

12.
明思宗颁铸的崇祯通宝钱,版式之多堪称明域之冠,在我国历代钱币中是仅次于清朝咸丰钱的最复杂的钱币.对于崇祯钱,钱币界先贤已有大量谱录,随着钱币事业的不断发展,钱币界近贤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论述.我受此启示,对照藏品索骥,发现了几枚本人认为是初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钱币》1985年第二期上刊发的署名“谷潜”《吉林省博藏“大康六年”纪年铜钱》一文吸引过很多读者。我国著名钱币学家戴志强首次提出将此钱作为日后鉴定辽钱的标准器,其分量可见一斑。而对这枚极珍贵古币,业内知道其得来过程和价值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近读<钱币研究>今年第八期汪有民先生<崇祯通宝人足祯钱>一文,检查自己所藏之人足祯钱,发现除与汪先生一文所介绍之人足祯钱之外,另有一种版别的人足祯钱,如图(1),崇祯通宝四字书写大方规范;崇字的"示"都第一横较长,祯字上点为一横,写作"祯".  相似文献   

15.
我收藏一枚崇宁通宝铜钱.此钱生坑红斑绿锈,脱锈部位地张为黑色.地张平整,无流铜,无错范,穿口光洁,字口深峻,无粘连,外郭、穿郭面背均似有清过根的迹象,像刀切的一样精整,宁字"心"字远点,与崇宁通宝铁钱同式.根据以上特征,是钱应为铁母.  相似文献   

16.
唐代开元通宝中有一种文字主要特征为"元"字第一划短,"通"字走部前三笔互不相连的品类,被称为"短头元".这类开元钱铸造于初、盛唐时期,并已为诸多的考古发现纪年墓中出土钱币所证实,故又称"武德开元".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与实物形制分类上分析,早期的"短头元"都为素背,而不应该出现月纹.而有些报道则往往将一些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痕迹误认作月纹,如玄宗天宝三年陕西源夫人纪年墓出土的一枚"短头元"背穿下一直横的开元通宝.①在日常清理"短头元"开元钱中,类似的发现时有所见.(见图1)月纹属于一种铸造或使用上的标记或象征,不可能没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与统一的形状,另外,还要有相同版式钱币的存在作为辅证.而这类所谓的"月纹",由于形状不统一,位置不固定,只能认为属铸造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春拍:民国18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壹元银币金质呈样币616万元;金代天眷通宝二真书钱134.4万元;黎元洪像开国纪念七钱二分银币铸样币179.2万元;宣统辛亥陕西官银钱号拾两(纸钞)69.44万元。2007年秋拍:战国齐“节墨之法化&#183;安邦“五字刀10.98万元,西夏“元德通宝“旋读大样珍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9.
大观通宝"大"字分一书中(原文如此)说,首见于1993年12月钱币研究袁林等同志的<大观通宝平版钱刍议>一文.但经同刊1994年5月林子同志写文更正后,原刊所说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拙藏这枚篆书政和通宝小平钱(如图)得自一次批量出土的宋钱中。钱径24.0毫米,穿边长6.5毫米,重4.3克。质地青铜,地章平整,深字窄缘。把玩中偶然发现其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