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卢熙景 《广西电业》2004,(11):83-84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误操作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频发性故障,它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电气设备毁坏、系统振荡瓦解,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为了杜绝这种误操作,加强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的管理,有效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本文从安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变电站防误闭锁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防误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可供从事变电运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气误操作主要是指误分、误合断路器(开关),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开关),误入带电间隔等,其中后四类因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称为恶性误操作事故。根据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规定,不论有无后果,均应定为事故。电气误操作事关社会的稳定、电网的稳定、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它的发生危害极大,可能造成变电站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给电力系统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回顾1998年以来,我们唐山供电公司发生的三起电气误操…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广西电网公司专门下发了桂电安[2007]4号文件,在公司范围内通报表扬蔡冰玉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成功地避免了一起因外单位施工漏拆接地线带地线合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柳州供电局也对蔡冰玉进行了重奖.3月1日,该局局长一行驱车30多公里,专程到边远的洛埠变电站看望变电站副站长兼安全员、巾帼英雄蔡冰玉.  相似文献   

4.
电气误操作是变电运行人员在倒闸操作活动中的大忌。为了有效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多年来,电力企业在加强运行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和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还积极努力地通过采用各种防误操作技术措施,完善硬件设施来控制和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慧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6):68+56-68,56
对变电所从根本上解决了误操作的可能,根据目前大准铁路运行的现状,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某化工厂操作人员因误操作导致气化炉氧气流量低低联锁跳车而引发的一起生产工艺事故,对其误操作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操作技能及安全培训、严格责任追究、完善软硬件设施等防范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该措施对于类似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彦之  郭磊 《化工管理》2015,(2):248+186
本文针对大鹤管2000年至2001年多次大鹤管被拉坏事故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2007年至2009年之间的多次大鹤管被拉坏的事故,探讨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大鹤管因操作人员误操作或设备原因造成大鹤管被拉坏的事故,最终达到避免误操作和设备原因引起的故障造成设备损坏的几率从而减少人为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班前、班后会是确保变电站及供电所当天各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变电站、供电所防止发生人身、设备误操作事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班前、班后会在变电站、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班前班后会的作用班前、班后会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及供电所安全工作的强有力措施。班前会是变电站运行人员在接班前结合当班的运行方式和工作任务,是供电所在开展工作任务所做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2007年9月7日,某供电局110kV变电站发生一起检修人员在检修10kV母线侧刀闸时,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合检修中的刀闸,造成10kv I段母线经接地线对地放电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相似文献   

10.
人的因素是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只要职工的工作更加认真,操作更加精心,各项工作的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也便完全成为可能.下面是对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供(配)电设备在企业中起着向用电负荷提供电力的作用,随着企业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地位愈来愈重要。但因设计、制造以及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近来电气事故时常发生。据报道石化总公司在1996年度电气事故约占各类事故总数的30%,其中主要表现为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等,造成很大的伤亡和损失。因此,防止误操作成为确保安全供电的关键所在,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采用电磁锁和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电气防误操作的实现方法,并作了简要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35 kV变电站一次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关系着35 kV变电站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引起重视。阐述35 kV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设计的质量管控方法,重点分析各类一次电气设备安装时的质量管控方法,为35 kV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安全性评价工作中 ,对于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的分析 ,主要是从人为因素和物的状态两方面来进行 ,其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一、电气误操作事故中人为因素分析1.人的行为失误。( 1)技能型失误。由于电气运行人员接受培训不够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称为技能型失误 ,这种失误表现出来的都是简单性、重复性的操作失误。( 2 )规则型失误。由于操作人员对安全规程和操作规则理解错误而产生的失误称为规则型失误。这种失误主要是在刚入厂的新员工身上发生。( 3)知识型失误。操作人员必须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操作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对策 …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供用电技术的发展,农村电网技术改造正在全面展开,农村35kV变电站按无人值班模式进行建设与改造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发展的主流;对于农村35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首先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提高变电站运行可靠性,再次可以减员增效,提高企业效益;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的目的是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奉斌 《广西电业》2006,(7):74-74,77
本文阐述了配电网中全封闭开闭所可能产生带电误合接地刀闸造成恶性误操作的原因,提出通过电磁锁或采用微机五防接地挂锁防止开闭所负荷开关线路侧带电时误合地刀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电力系统中因倒闸误操作引发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身、电网与设备安全。针对此种现状,通过建立健全变电站防误操作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规范,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现场作业标准化,加强相关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模式仍无法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的背景下,创新变电监控操作模式成为电力系统亟需解决的难题。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在深入分析了传统操作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监控远程单人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日前,钦州110千伏广场变电站竣工。该变电站是钦州供电网区内第一座GIS变电所,该变电站的建成标志着钦州供电网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10kV广场变电站为全室内变电站,站内采用先进的GIS(气体绝缘开关)组合电器,站内所有的开关、刀闸、互感器等电气设备全部封闭设计在金属外壳内。设备性能更稳定、可靠。该站变电站工程总投资3322.55万元。设计施工时,充分考虑了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美观,配合“一江两岸”的发展建设,外墙采用了古典式建筑装饰,同时加强变电站周边绿化,美化了环境。  相似文献   

20.
唐山供电公司雷庄变电站坐落在滦县境内的沙土地带,春天一刮风,细细的沙粒漫天飞扬,自然条件恶劣。 1998年 4月 17日,这个站两名值班员因误操作事故被解除了劳动合同。两年过去了,这个站并没有像散沙一样散落下去,而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凝固剂”,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雷庄站变成唐山供电公司的“标杆站”。   站长张健哭了:雷庄站再也不能散下去了   1998年 4月 17日,雷庄变电站职工永远铭记在心。两名值班员因麻痹大意,走错间隔,发生带负荷拉刀闸事故。这是网局 73号文颁发以来首例误操作事故,按照文件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