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 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包括投资环境、法律环境、资金市场环境、自然环境诸多方面.因区域间条块分割,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管理及上市公司的大中股东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操纵股市,造成或虚假繁荣或名盈实亏,使中小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跟风炒作,盲目投资,严重影响了资金、股市、利率、汇率等经济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是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融资渠道。而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又成了讨论的关键。目前,由于商业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加强和中小企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量很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银行与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关系型借贷,通过银企之间长时间的联系来解决信息问题并增加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资金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此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健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勋 《价值工程》2013,32(1):123-126
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融资难情况,基于在信贷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状,建立了合理的数学和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文章认为银行无法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中取得平衡,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对银行放贷收益也没有确定影响,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逆向选择。文章最后认为银企双方自身无力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并从政府角度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后果及其负的外部效应 1.中国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及其后果。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由于金融市场欠发达,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我国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信贷市场上。事前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借款企业了解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了解风险的统计分布却不能准确判断这种风险。特别是在申请贷款时,借款人披露有利于获得贷款的信息、隐瞒(或不披露)不利信息的倾向更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中小企业靠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筹集资金的空间很小。根据Stiglitz和Weiss(1981)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也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成为民间借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对于不具备一定规模的微小企业,更要依靠民间借贷市场来融资。  相似文献   

7.
吕凯  钱祥超 《价值工程》2019,38(23):80-81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和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联结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的重要纽带,如何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内容出发,分析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问题,并提出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治理对策。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银行是其它企业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银行资产的风险特征和资本结构的杠杆属性导致银行治理的特殊性.现代企业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由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带来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步扬 《河北企业》2024,(2):100-103
新时代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商业银行要实现服务农村实体产业发展、精准滴灌资金活水、提升农户生产水平,就必须抓好农户贷款这个关键业务。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建立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条件下的银行-农户博弈模型,分析贷款总额、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第三方担保公司等因素对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路径,并为商业银行农户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健全产品体系,扩大助农贷款覆盖面;二是做强金融科技,破解信息不对称困境;三是创新担保模式,助力解决抵押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银行声誉与金融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声誉机制是解决监管部门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运用KMRW模型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声誉机制对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症结。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和企业的道德风险?如何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来分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原因?苏华等学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经济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主导虚拟供应链的电子商务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打破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处于主动的地位对企业进行有效融资,文章提出了使银行从可信第三方支付的角度切入并主导B2B模式的电子商务运作的新思路,使得交易平台具有虚拟供应链和绩效评估的功能,并探讨了该思想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等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云6分钟内就从孙正义(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处获得投资。这说明,银行以信息不对称为由拒绝向中小企业融资其实是一种托词。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信任不对称,利益不对称。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能否有效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选取2008—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机构投资者视角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会降低信息不对称;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减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独立第三方鉴证会显著增强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财务透明度发挥着类似鉴证一样的效用,增强了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1、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中委托-代理关系更复杂.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方面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主要是监管者和存款人与贷款人的存在而引致的,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存款人与银行之间、股东与银行之间、贷款人与银行之间、监管者与银行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外部环境恶化、企业自身问题以及银行管理问题导致的信贷风险四类。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首先要健全征信体系,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其次商业银行要全面考察企业经营状况,注重实地调查;再次要重视企业生产技能,创新信贷产品;最后还要加强信贷管理,不断创新信贷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企业广告竞争的博弈特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企业广告费用博弈模型探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点,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广告决策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市场信息反馈、企业反应时间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并具体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决策重复次数、决策非理性和信息完备性对广告费用博弈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12009 2011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能否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分析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同时,进一步考察了地区差异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程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这些证据表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是"有用的",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但是,这种"有用性"会受到企业所处地区和产品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债务重组作为资金融通的一种手段,可以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解决资金供应紧张的局面。其实质是通过帮助企业甩包袱来增强其营运能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在债务重组协议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对企业资产或股权公允价值的评估、企业前景的预测、企业当前财务状况的确认等问题。由于债权人、债务人及第三方(国家或一些小股东)所处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导致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以及信息质量也不一致,由此便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一、信息不对称对债务重组行为的不良影响(一)对债权人权益…  相似文献   

20.
地理距离对经济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经典话题,文章以高铁通车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实证考察了地理距离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开通城市企业获得的信贷规模更大、期限更长、成本更低,并且这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城际高铁通车或高铁节点站点通车的情况下。机制检验表明,高铁通车通过改善信息环境促使企业获得更为优惠的信贷条件。进一步检验发现,高铁通车后,开通城市企业更可能向非关系银行、异地银行贷款,并且这些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下降、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上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通车缓解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构建交易型信贷关系并获取优惠的信贷条件,获取信贷资金的企业也抓住投资机会将资金投向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