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到底是谁     
正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去探望。他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同学们觉得老教授失明之后居然还这样关心他们,都很感动,就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了他。而每当与来看望自己的学生们分别时,他又一一握着学生的手,异常亲切而语重心  相似文献   

2.
李曦 《东方企业家》2004,(10):72-73
如果让作为小提琴家.指挥家的李南组建一个乐团.他能轻松告诉你谁坐在什么地方.谁是一流的.谁是二流的.谁是三流的;如果让身为商人的李南制定一个赚钱的计划,他说把杂技拿回来.光吃旅游团的钱,一年3000万元都能拿回来  相似文献   

3.
培训班上,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上,然后指着涨得圆鼓鼓的气球对企业精英们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这只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他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手势.  相似文献   

4.
黎想 《新前程》2009,(6):69-71
当下"降薪"独具,裁员滚滚,究竟谁能成为升职新宠?不妨听听老板们告诉你不可不知道的职场秘密.  相似文献   

5.
质量故事     
《大众标准化》2012,(11):28-29
什么叫坚持真理学生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叫坚持真理。苏格拉底反问学生:"你们真的想知道什么叫坚持真理吗?"学生们点头称是。"那好,"说着,苏格拉底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苹果放在讲桌上,然后说道,"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空气中的味道。"10秒钟之后,他问道:"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你  相似文献   

6.
自助者天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 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男孩从来没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7.
真诚测试     
有一年老富翁为测试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假装生重病住进医院,想看看有些什么人来看望他,后来他将测试结果告诉了谷子博士。  相似文献   

8.
<正> 老外们搞了个创意,《谁动了我的奶酪?》 "老内"们摹仿里面的寓意,就有了老板们于第二天早晨大量裁员,"动"了他的员工,还有员工们倒戈,"动"了他们的老板。这本小书还会给人们、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人们能否真正领会那里面的寓意和外面的创意?恐怕只有天知道。以老鼠来做文学作品的主人公,这  相似文献   

9.
<正>有时在培训课程中,被学员问到,郝老师你能不能概括地说说,管理到底是什么?每次被问到最基本的问题时,我总是最挠头的,有伟人说过:给万物命名是最难的。你能告诉我什么是文化吗?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人吗?真是个难题。何况是人人都可以说上几句,没有标准答案的管理。这些都是台湾讲师搞的,他们上课首先介绍自己,再讲一些概念和定义,然后讲培训的意义,最后才是真正的操作的办法。所以学员动不动就想知道定义,可是这些定义你不讲学员还明白,你越讲学员越糊涂!我们又不是大学教授,学员又不是学生,讲那么多定义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10.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3,(7):150-150
当本书作者克雷格·霍尔——一位颇有成就的美国企业家——准备将自己写的《负责任的企业家》出版时,他周围的公关顾问、出版商们均问他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 如果霍尔从来都呆在美国国内做他的房地产生意和其他投资,他或许不会有冲动要写这样一本书。1997年,他的妻子被任命为美国驻奥地利大使后,他将他的生意开始延伸到中东  相似文献   

11.
英才信箱     
《英才》1998,(7)
做记者真令人羡慕,我行吗?我很想了解他(她)的近况,不知如何才能联络上他(她)?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你想当一回记者,就请立刻把你的问题写好寄给我们,《英才信箱》将为你提供“与名人对话”的机会,我们帮你找名人来回答!想”质问”谁,快快写信吧!来信请寄北京西城区金果胡同27号《英才信箱》苏青 收  相似文献   

12.
他们的爱情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7期一线《优酷+土豆="酷豆"》当微博上出现优酷与土豆合并的消息时,我差点以为是自己搞错了日子,这一定是4月1日愚人节的玩笑吧?但现实是残酷的,只叹优酷何苦当初花钱买断《康熙来了》,那些在土豆和优酷之间跳槽的"童靴们"又图什么呢?反正早晚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You in Me,Me in You  相似文献   

13.
《厂长经理之友》2012,(4):22-23
朱斌: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大学生们应该明白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或者为了谁而学习,不应该是为了一张毕业纸而学习,如果单单是为了一张毕业纸而学习,那大可不必花那么多钱,如果你真的想学知识,学习更多懂得更多的话,你还会那么荒废时间吗?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单位里被领导看不起,他非常生气,告诉朋友"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为了我的尊严,我准备找一天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他:"君子报仇10年不晚,我建议你将公司里的所有业务全部学会再走也不迟,你将公司作为免费学习的地方,等到所有东西都学到之后再辞职不干,这样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岂不是更好吗?"他认为有理,于是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以后也自动加班研究公司的业务.  相似文献   

15.
方老板从没有修过车,也没有开过汽修厂,他决心投资建一个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中心.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朋友建议他找策划咨询公司,通过朋友打听到珠海有一家专做汽修厂整厂策划的公司.通过电话联系上了,他连夜坐飞机赶到珠海.接待他的是一位年纪50岁上下、姓王的策划师.王策划师先向方老板提了几个问题:"贵市有多少辆轿车?有多少家修理厂?维修量与维修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准备建多大?地点选在什么地方?人才从哪里招?市场怎样开拓?你的社会关系如何?资金有多少?"从厂房、设备到技术、人才、配件到车源一系列开厂的专业问题,把方老板问蒙了,他从未认真考虑过,听了专家的一席话,才知道办厂还有这么多学问.  相似文献   

16.
看过《秋菊打官司》吗?“秋菊真不简单,打起官司来那么执着,”你可能会想。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的打工生活中,也可能会跟公司(企业)打官司?当然,谁也不愿意碰到这种情况,但如果恰好被你碰上了,你准备怎么办?!“刚来广东打工时我胆子很小,根本不懂自己有什么合法权益、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最多敢怒还不敢言。”23岁的打工妹阿杨说。她换过好几个厂,在某  相似文献   

17.
六年前本科毕业后就鲜有联系的一位学生,前几天来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几个相识的同学、老师聚在一起,大家才知道多年没有音讯的他,这次是以其所任职的西部一家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企业高管身份,带队来开拓北京市场,顺便看望母校的。说起这位学生,别有一番情形。当时在学校里,他是会计学院的公认优等生,不仅专业课程出色,而且外语也是顶呱呱的,还曾代表学校辩论队参加过数次高校联办的大学生辩论大赛。应该说,像他这样的学生在毕业时找份好工作易如反掌,那时特别时兴去外企、银行和垄断性国有企业。可由于他家在西北农村,都市里没有什么关系和熟…  相似文献   

18.
患得患失是人生最常见的心理隐患,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患得患失者,整天或为得失所忧,或被得失所累,生活郁郁寡欢。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整个儿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刻安宁。这些人,你给他十两金子,他会想象你肯定多得了十两金子;单位发工资,他会把工资表翻个底朝天,生怕谁多拿了半分钱;领导们开个日常的工作会,他会费尽心机打听,看谁又要被提拔了;同事们聚会若少了他,他会猜想肯定避开他在搞什么鬼名堂。这些人整天神经兮兮,心情忐忐忑忑、惴惴不安,生活哪来轻松与愉快?要走出患得患失…  相似文献   

19.
缘木 《英才》2005,(11):30-30
“别告诉我你要去的地方是 Google”,微软CEO斯蒂夫·鲍尔默对前来递交辞职报告的高级工程师Mark Lucovsky说。Mark Lucovsky回答说, “我要去的地方正是Google,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话音未落,脾气暴躁的鲍尔默已经勃然大怒。抄起一把椅子,隔着办公桌向他砸来。  相似文献   

20.
接下来,谁是下一个朱新礼?这是他个体的故事,还是群体性的症状?汇源并购是一场"灵魂之争"吗(<商业周刊>曾经报道被达能收购的一家美国公司是"把灵魂卖给达能")?如果企业家们都有"朱新礼倾向"的话,这甚至变成一种主流商业文化,对中国的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