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安徽省的调查表明,“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保障公办教师工资的发放有明显的效果,但这项改进从总体上看仍囿于现行体制框架之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城乡分割问题。我国真正实现政府办农村义务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力量,必须强化中央、省市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建立规范化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应逐步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郭三省 《发展》2008,(5):84-85
一、认清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背景.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即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乡、村两级办学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面临诸多新问题困扰,构建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已成为一项紧迫课题。为此,国内学者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性研究,为国家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结束了多年来“集资建校、收费办学”,靠向农民要钱来维持学校运转的历史。2001年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缺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为"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对西部边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使长期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经费有了保证;同时,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并不十分宽裕,农村税费改革也给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健全和完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为"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使长期困绕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也给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健全和完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省郎溪县和宁国市的调查表明,税费改革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税费改革后“以县为主”等政策措施,只是实现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低水平保障,还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稳定的投入保障体制。基于对安徽的调查,本文建议,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一张保障义务教育最基本投资需求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8.
正(一)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小学由以往每年每生230元提高到283元,初中由每年每生300元提高到443元,中央、省、市共补助农村学校公用经费28282万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国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推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因县级财政负担沉重、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过少而面临窘境,深化现行投入体制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推行"以国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从而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经费的短缺程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改革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在原籍报考的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两免一补”,推行义务教育办学的标准化等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改革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在原籍报考的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两免一补”,推行义务教育办学的标准化等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问题,核心是在筹资方面过分依靠基层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改革部分缓解了矛盾,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建议全面调整不同层级政府间责任关系,建立相对集中型筹资体制,重点是要突出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形成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担机制。中央政府的责任主要为通过转移支付将地方财力均等化。同时,应同步推进其他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财力薄弱的县市无法做"主"、镇村两级办学积极性下降以及"农村普九"债务无法化解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建立稳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监督机制等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基于“免费政策后”的视角,实证分析了该市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状况。结果发现,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后,农户教育负担明显减轻,中小学收费状况进一步改观,农户对子女义务教育的自愿性投入积极性得以激发,经济因素对农户子女教育投入的约束趋于弱化。但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效应尚属于初步的和阶段性的,农村义务教育既有的许多问题并未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而自动退出舞台。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构建和完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赵起越 《中国经贸》2013,(22):121-121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就是义务教育,教育财政投入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以县为主”义务教育体制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投入格局,但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分摊体制尚不成熟,义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及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及教育财政投入概念的解读入手,发现“以县为主”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面临诸多新问题困扰,构建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已成为一项紧迫课题.为此,国内学者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性研究,为国家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现状看,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须从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倾斜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建立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公平教育时代到来的信号——“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肓阶段学生学杂费、”这项政策的出台直接惠及中国9亿农民,原来“人民教肓人民办”的局面将变成“义务教育国家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也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各级财政负担,教育体制的改革从今年开始将达到前所未有地广度与深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之为“里程碑式”的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寻求破题的历史性变革,从此拉开帷幕。 《中国经济周刊》在对全国多所农村学校进行调查后了解到,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除了要面对投入相对滞后的困境外,还要解决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经费缺口等多种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聚八方之财,兴办大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甚至现在也仍然在大力地宣传着。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经济、观念等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人们对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奢望,一种愿望。到20世纪末,中国85%的地区达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15%的地区,主要在西部农村地区。在西部,义务教育普及率最高的也仅为76%左右。西部农村教育的落后程度让人震惊、让人心痛,也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为之焦虑。然而,究竟路在何方,还有待于关心教育事业、关心西部农村的人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一次涉及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也是关系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青海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围绕“推行三项改革、健全两项制度、建立一个机制”为重点。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乡镇管理机制为核心,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主体,推进农村牧区教育体制改革;以加强基层保障能力,创新县乡财政管理方式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实、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一事一议”对农牧民减负工作监管制度,创新和建立农牧区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