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立标准存在的若干缺陷,并结合国外的确立标准,力图找到一条完善的确立被告标准的途径,认为以谁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则以谁为被告,而不论其是否为行政主体,弥补了现存确立标准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一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将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确立下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进一步将被告举证责任具体化为:“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被告的原则是谁主体,谁被告,即只有当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组织具备行者主体资格时,才能成为被告,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务员个人很少承担责任,本文从行政主体与公务员的连带责任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审计署制定并发布施行的《审计机关审计行政应诉管理的规定》(下称《应诉管理规定》),使审计行政应诉有了较为具体、统一和操作性较强的规范。笔者就此谈点初浅看法。一、关于审计行政应诉及审计行政应诉活动的特征(一)应诉的主体是审计机关。这是因为审计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今以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审计机关为被告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所以到法院应诉的只能是审计机关。(二)审计机关的地位是被告。这是由于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具有恒定性,原告总是行政机关的相对人,被告总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起合同纠纷,其中涉及到版权问题。原告提出电视剧的改编权和拍摄权已被被告"一女两嫁",使原告无法拍摄,然而,却没能提供关于版权纠纷的有力证据,不能证明版权问题与不能拍摄的必然因果联系。众所周知,民事官司,谁起诉谁就要拿出证据,而且必须是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否则就会败诉。法院审判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告、被告起诉、答辩也应这样办。  相似文献   

6.
近日河北省滦南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了原告贾晓亮诉被告程庄镇政府行政侵权一案。原告贾晓亮系程庄镇大贾庄村农民。截至1995年底,贾晓亮共欠被告程庄镇统筹提留款854.95元。于是,被告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强行拉走原告小麦300多公斤、花生100多公斤,并以其变卖价款顶原告所欠提留款。经开庭审理,原告拖欠被告统筹提留款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被告强行扣押并变卖原告的合法财产,侵犯了原告的财产所有权,其具体行政行为没有法律根据,属滥用职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撤销被告强行扣…  相似文献   

7.
公务法人与行政主体概念一样,都是从国外引入的一个法学概念,公务法人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英美法系国家虽然没有公务法人理论,但却存在着行政主体制度。我国沿用了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概念,但由于没有理论和制度上分权的存在,造成了我国现行的行政主体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学生要起诉学校,可是学校却不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资格,这也就剥夺了学生的救济权利。所以,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我国都需要引入公务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8.
技术监督部门,只要行政处罚决定一下达,要时刻准备当被告,这是不依行政机关的意志为转移的,应作好应诉准备,选好应诉人员。因为行政应诉工作和法庭辩论是一项政治性高、法律性强、业务知识广、技术性高的工作,也是原告与被告进行法律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应该说是保护公民、组织、国家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如何不当被告或当好被告呢?当不当被告,并不取决于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正确,只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其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就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诉讼。那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目前处于试点之中,根据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 与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两份文件可以发现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共在受案范围即环境污染方面上是重合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具有统一性,而不具有同一性.故其差异性成为总结二者竞合时选择标准的基础.对民事、 行政公益诉讼的选择其本质是不同情况下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重要程度排序.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最后得出在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 被告可否承担公益恢复费用等不同情况下选择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的标准.以推动公益诉讼理论的进步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这两种诉讼的主要区别在于:1、案件性质不同。行政诉讼是审理行政纠纷的案件,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引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的行政机关;而刑事诉讼审理的案件是刑事犯罪案件,被告是被指控触犯了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案犯。2、诉讼提起人不同。行政诉讼一般由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公民提  相似文献   

12.
自《商标法》作出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决不再是终局的规定后,以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递增,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诉累遂成为商标评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为正确处理商标行政确权和司法审查中的效率与公正问题,有必要对现行法律规定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资格问题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行政垄断现象对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造成了重大冲击。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授权、委托的单位或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我国现行行政法对行政垄断的控制存在立法形式混乱,法律效力有限,缺乏反行政垄断的专门机构和救济渠道等缺陷与不足,对行政垄断的行政法规制是现行行政法领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质量监督抽查是一种集行政行为与技术操作为一体的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在技术操作层面还需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未使用合适的标准或者适用标准不当,是导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存在重大缺陷的根源。文章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的标准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质量监管相关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乡镇政府作为被告,在行政诉讼中,不需要中止执行对原告的行政处罚。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4条,已对相对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作了原则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当然,同时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领域发生纠纷,引起诉讼的案件不断出现,行政主体败诉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被告为何会败诉,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案件主体、事实、证据、定性、适用法律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把握好。  相似文献   

17.
赵晋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7):103-103
随着以服务理论为支撑的现代行政价值理念的逐渐形成和完善,现代行政的重心已开始偏重于服务与授益。文章以服务理论为支撑的现代行政价值理念的确立为切入点,从政府与市场的维度阐述现代行政公共服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除赋予行政相对人以起诉权外,还明确告诉我们提起诉讼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只要你主观上认为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权存在,即可依据本法提起行政诉讼。但笔者认为公  相似文献   

19.
“沅江市标准计量局当被告了。”这条新闻一下子便在市区迅速传开。今年5月,沅江市综合贸易公司农副土产购销部不服市标准计量局处罚决定,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标准计量局以被告身份上法庭,这还是头一回。 4月下旬,沅江市标准计量局配合地区标准局对市综合贸易公司农副土产购销部的主管公司掺杂使假的35吨苎麻进行技术处理时,发现该购销部在古城圹仓  相似文献   

20.
征地拆迁中的农村住房安置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农户为骗取征地拆迁住房补偿款而集体离婚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对各地现行住房安置补偿制度的梳理,揭示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制度的缺陷,建议在《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中确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城乡统一住房安置补偿制度,实现征地住房安置补偿标准由以"人"为主向以"物(房屋)"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