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当前形势复杂多变,调控政策的实施会影响经济金融平稳运行。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在经济平稳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会降低金融稳定性;在经济不平稳期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反而会提升金融稳定性。经济波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影响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监管当局需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机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和面板门限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探究数字金融影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化水平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机制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伴随着双重门限效应。数字金融在水平较低时会对经济波动有助推作用;在超过第一门限值后,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但是在数字金融高于第二门限值后,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的边际抑制效应有所下降。数字金融通过削弱金融发展的“金融减速器”效应和降低直接融资水平,削弱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平抑效果。因此,应合理引导数字金融发展,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的步伐,以实现数字金融对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共同成为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但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及新央行法能否协调好这一关系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稳定职能的涵义与重要性,并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央行在行使金融稳定职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稳定职能的涵义与重要性,并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央行在行使金融稳定职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外学界就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以及金融脆弱性等著述和理论探讨非常多,但至今也没有形成关于金融稳定以及金融安全的公认的统一的概括与界定.诸多研究文献提出了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的衡量指标体系,并创立了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金融稳定的作用,理论界存在争论,但诸多家选择了该制度,并保持存款者的信心,防止金融传染.从研究趋势来看,从宏观面上时金融稳定以及金融安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8.
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我国金融安全网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李赫 《武汉金融》2007,(5):24-26
本文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提出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全金融安全网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和所需注意的问题,并在分析我国金融安全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金融稳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出现了局部投资过热和信贷规模膨胀过快。这再次说明完善我国金融稳定机制才是保持金融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措施。90年代日本房地产金融泡沫时期并没有发生经济衰退,这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基本相似。首先分析90年代日本房地产金融泡沫的形成及其机理,说明两个经济现象的类似性。然后,结合有关金融稳定的研究成果,就我国建设金融与经济的稳定机制、自我适应机制与自学习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立章程中没有明确提及“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但美联储是为应对严重的金融恐慌而建立的,“维护金融稳定”这一职责已经深深扎根于其使命与文化中。目前,对于联邦储备委员会而言,维护金融稳定与以往相比是更重要的联储工作。今天,金融危机的教训依然记忆犹新,我们仍然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自身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郭光耀 《上海金融》2012,(10):21-25,116
研究金融摩擦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是考察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互动机制的重要视角,也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加入金融摩擦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观点,但是直到最近的金融危机才使得学术界认识到金融市场对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性。本文对这些领域的前沿文献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在一般宏观经济模型中描述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各种理论,并对金融摩擦理论在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有限理性、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金融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有限理性。房地产市场有限理性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投资者有限理性、房地产开发商有限理性和金融机构有限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造房地产市场有限理性,论证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巨额盈余,以外汇储备为资金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跨境投资,给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为了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构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4.
资产价格波动尤其是房价波动,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金融创新作为原因之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金融不稳定的内生理论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于资产价格的波动;资产价格波动通过金融创新、流动性、银行资本金的变动、银行信贷渠道以及微观主体行为五个方面影响金融稳定,构成了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的概念。维护金融稳定,需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金融稳定需要政府、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来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才能实现。所以,虽然《人民银行法》将金融稳定的职责赋予人民银行,但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权并不足以使其承担起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Hansen(1999)平行数据阈效应模型的检验与估计方法,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28个省份的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存在阈值点以及阈值点进行估计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阈变量.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金融发展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开放程度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阈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银行体系、技术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效率、经济结构变化对技术冲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印证了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即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刺激产出、消费和投资,还可以降低社会总体价格水平,而金融中介效率、资本收入份额和折旧率的高低都不会影响技术冲击的传导路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显示,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体系效率越高,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小。该结论意味着,在当前阶段我国应着力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效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之中,美国股市已先于实体经济回升,尽管有些或出于悲观情绪或故作惊人之语的研究者认为经济将二次探底。财政问题的货币化使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暂时缓解,金砖四国除俄罗斯外都保持了快速增长,印度、巴西或将成为中国吸引国际资本的强有力竞争者。欧美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维持稳定,黄金和原油市场保持震荡行情。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热钱可能撤离中国,但冲击有限。  相似文献   

19.
王颖  陆磊 《济南金融》2012,(1):4-10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20.
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系统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研究表明,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脆弱性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资产价格波动主要通过信贷风险渠道、市场风险渠道、经纪业务收入渠道、为附属机构注资的风险渠道及“第二回合”渠道等传导渠道影响到银行系统的稳定。发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日本的银行危机证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确实会造成严重的银行问题,所以为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监管当局应该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可能出现的剧烈下跌对银行部门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采取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