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蔡恩泽 《云南金融》2011,(10):20-21
几个月前,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国际板还成为“当红词汇”,风头盖过了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重大资本市场问题。与会人士众口齐推国际板,大家似乎已经听到国际板呼之欲出的脚步声了。然而几个月过后,关于国际板的话题,不但管理层集体失语,鲜言国际板上市,坊间的议论也多为悲观,反对匆忙推出国际板。国际板为何被反对?其中的原委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一句话引起了各路专家、投资者的热议.与此同时,上证综指从5月20日的2858.46点一直下跌到6月20日的2621.25点,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股指下跌200多点,股票市值蒸发上万亿.那么什么是国际板?国际板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的加剧,新兴市场也开始竞相吸引境外公司上市。从上市条件、信息披露、监管重点等角度回顾总结智利、南非和印度三个新兴市场开设"国际板"的制度变迁,三个市场对境外公司上市规则有不同的侧重点。成功开设"国际板"的智利和南非市场以及发展滞缓的印度市场为中国股票市场设立"国际板"提供启示:"国际板"的开设对宏观经济、市场本身的影响是积极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国际板"成功与否,对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信息披露与监管规则等制度设计至关重要;境外公司的选择以来自经济发展关联度高、地理相近的新兴市场公司和具有消费者市场绑定的成熟市场公司为主;"国际板"设立初期应以存托凭证方式为宜;"国际板"的成功开设要与金融环境改革开放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五年的酝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一环,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的推出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国际板的推出,将逐步显现中国股票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国由大国金融走向金融大国的重要步骤。国际板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实现中国金融的崛起,必须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白川 《时代金融》2011,(15):139
从2010年5月至今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在国际板的交易规则、法律法规、技术准备方面、国家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进展。在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举行的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国际板推出条件快要成熟了。本文就近期国际板的推出的必要性以及积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白川 《云南金融》2011,(5X):139-139
从2010年5月至今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在国际板的交易规则、法律法规、技术准备方面、国家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进展。在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举行的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国际板推出条件快要成熟了。本文就近期国际板的推出的必要性以及积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证监会、商务部及外管局在内的多个部委就国际板推出的法律问题已达成共识,国际板的推出只剩下技术测试和时机问题了.设立国际板,允许境外公司到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设立国际板,接纳境外优质企业到上交所上市,允许优质红筹企业回归,将是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国际板,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建成开放式的证券市场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汇丰银行、纽约证券交易所、渣打银行等境外知名企业及中移动、中海油、中国电信、百度等红筹企业对在国际板上市态度积极;我国今年6月重新启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8月份启动的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为国际板的推出创造条件;上交所有可能先推出跨境ETF作为国际板的前奏,为国际板积累风险控制和跨境结算的经验.推出国际板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我国资本市场的下一场重头戏即将登场.  相似文献   

8.
国际板是指国外公司到国内证券市场融资和上市的市场。目前政府已经在建立国际板的许多法律问题上达成共识,国际板正在紧锣密鼓的积极筹备建设当中。国际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结构更加完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由于国际板可以接纳外国的优质企业、红筹企业回归A...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分析国际板问题。从长期视角分析国际板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论证国际板的必要性;从短期视角分析国际板推出所面临的障碍,论证其近期推出的不可行。  相似文献   

10.
自从国际板可能于年内推出的消息传出之后,A股市场自5月下旬以来一度呈飞流直下之势,B股市场也经历了两轮暴跌。国际板导致市场雪崩引起了大家热议——国际板是否该推,什么时候推——前者貌似已"凝成共识",但对于后者,大多表示应谨慎。以下选取4位著名专家的观点,为读者提供多角度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国际板的呼声再度升温。201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演讲中披露,目前离国际板推出已经越来越近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管理当局迄今为止就国际板发出的最明确的声音,预示着这个在中国已经热烈讨论了两年之久的新型市场确实快要面世了。按照中国现行的证券市场法规,A股市场的投资者基本限于境内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国外自然人没有资格参与股票的买卖,国外的投资机构可以以合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人寿的高层意气风发,他们的信心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大鼓舞。去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在香港和美国上市,融资额超过30亿美元,成为2003年全球最大的IPO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股价持续几个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娜 《金融博览》2011,(12):56-57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国际板的呼声再度升温。201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演讲中披露,目前离国际板推出已经越来越近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管理当局迄今为止就国际板发出的最明确的声音,预示着这个在中国已经热烈讨论了两年之久的新型市场确实快要面世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国际板的呼声再度升温。201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演讲中披露,目前离国际板推出已经越来越近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管理当局迄今为止就国际板发出的最明确的声音,预示着这个在中国已经热烈讨论了两年之久的新型市场确实快要面世了。  相似文献   

15.
继创业板、股指期货在国内市场拉开序幕之后,国际板的推出也于近日出现加速之势。国际板正在成为继创业版、股指期货之后,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又一个大动作。与往常任何一个市场的推出一样,国际板的推出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大论  相似文献   

16.
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6月4日,A股迎来黑色星期一。其中,沪指下跌64.89点,跌幅2.73%,在创下年内最大日跌幅的同时,沪指还创出一个月内的新低。对于A股大跌的原因,除了受上周五美股大跌以及亚太股市普遍低开等多重利空的影响之外,而市场上关于"国际板"的传言,被视为导致A股暴跌的直接诱因。所谓"国际板"的最新传言,是指上周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培  相似文献   

17.
吴铭  李宇 《深交所》2006,(11):38-38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发行近期呈现加速态势。10月30日之后的两周时间里,将有10家中小企业完成发行或即将发行新股,这明显超过了以往5个月共发行26只新股的速度。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的新政策、新制度和新变化,使得中小企业发审效率得到提升,目前中小企业板完成改制到上市间隔最短仅需三、四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18.
乐怡  徐冬根 《新金融》2012,(2):60-63
复合标准应成为我国国际板拟上市公司国籍界定的基本准则,这是因为从学理上看,复合标准代表了公司国籍界定的发展趋势;从立法上看,复合标准代表了公司国籍界定的国际主流方向.采用复合标准界定公司国籍,不但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层的政策导向,而且有助于我国国际板市场建设平稳起步.我国应该确立以公司登记注册地为基础的复合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27日,一个值得中国资本市场纪念并铭记的日子——六年前的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设立中小企业板的重大决策。由此,一个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板块应运而生,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春天。六年来。中小企业板坚持从严监管,深化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监管制度,为创业板平稳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管是创业板详细规则的讨论还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事实上都不可回避资本市场转板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已初步搭建,但是缺乏有机的结合——转板制度。转板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表明,转板制度的推出不宜过快,同时各层次资本市场的明确分工方能确保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国转板制度建设应该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首先包括沪深公司相互转板,转板原则为转板自由;其次包括三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向上一层次的市场转板,转板原则为升板自愿、降板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