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项妍妍 《云南金融》2011,(9X):51-53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1985—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两个顺差的形成因素,并验证了其原因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的形成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居民收入及居民储蓄率有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关,并且影响两个顺差的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步艳红 《银行家》2012,(5):31-32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伴随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直接体现为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进出口贸易巨额顺差一直是国际社会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口实。六年多来,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累计升值32%,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8%,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升值预期也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进一步不平衡,外汇储备同期增长4倍。自2011年第四季度,人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与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单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和货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问题。通过理论模型,本文证明了在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预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汇率预期和利率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货币选择的影响;而实证结果验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利率差以及与预期有关的信息变量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及货币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条件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以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宽为前提;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当选择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减少以及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慢的时候启动,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认为,在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持续顺差的形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减少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顺差。本文使用计量方法,分别从人民币汇率对广东经常项目差额、经常项下的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广东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从较长的历史时期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广东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的影响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6.
陆文磊 《新金融》2004,(9):32-36
本探讨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问题。通过理论模型,本证明了在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预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汇率预期和利率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贷币选择的影响;而实证结果验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利率差以及与预期有关的信息变量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及货币选择具有显影响。本的结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条件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以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宽为前提;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当选择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减少以及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慢的时候启动,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稳定预期多管齐下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个方面: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和最表面的原因: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政治博弈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个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8.
《浙江金融》2004,(10):1-1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这个既定目标揭示了:第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第二,"合理、均衡"意味着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以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不追求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第三,"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朝向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汇率机制迈进.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杨晓龙  葛飞秀 《上海金融》2012,(11):9-13,116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经常账户失衡调整在人民币升值与价格提高两种调整方法上的争论,然后阐述了人民币升值与要素价格上涨调整经常账户顺差的传导机制,接着求解了人民币升值与要素价格上涨调整经常账户顺差的条件,进一步得出了中国对美国进出口的汇率和价格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调整中美贸易顺差,物价水平的上涨可以调整顺差。另外,中国和美国的收入是影响中国对美国进口和出口的重要因素。最后,给出了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在中长期的政策搭配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明 《中国外汇》2013,(5):14-17
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均在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的改善上发挥了作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建立在即。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终于打破多年来的"双顺差",形成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自主平衡格局。国际收支的改善离不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劳动力为代表的国内要素价格调整等结构性的改革,也离不开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这意味着中国国际收支的基础尚不稳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存在所谓"严重低估",而且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分析,还有高估之嫌,以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为由逼迫人民币升值缺乏理论和现实依据.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并不是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的结果,人民币升值非但不能解决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问题,反而会成为促使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推手.鉴于上述原因,破解前述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之间恶性循环的对策,绝不能是人民币无休止地升值,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收支中的汇率政策选择、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两者的差异太大,就会造成贸易收支的顺差或者逆差.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上海金融》2007,(2):61-65
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再加上我国国际收支存在顺差性失衡现象,所以,加强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刻不容缓。但因受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利率非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弹性有限以及外在非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市场开放条件下我国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实行弹性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升值进程。维系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要有明晰和具体的价值判断标准。这涉及到人民币名义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汇率波动区间的科学界定等一些尚处于模糊状态且易引起误解和争议的问题。因此建议将参考篮子货币机制改为盯住篮子货币机制来确定人民币汇率价值;改人民币汇率的日浮动规定为区间浮动规定,且适度放宽浮动幅度;探索构建切合我国实际的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模型来分析研判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彻底摒弃试图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的政策主张;稳健而有序地开放资本项目,以此来维系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内人民币汇率难以持续处于强势状态。一季度人民币中间价稳中趋升。年初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2897,4月3日为6.2609,升值不到300个点,升幅不到0.5%。由于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整体升值程度大于对美元的升幅,今年前2个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7%。对外贸易状况是决定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两会期间曾说,观察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依据是贸易状况,是顺差还是逆差,是大还是小。今年前2个月,我国贸易出现明显改善,出口同比增幅  相似文献   

16.
缪玮 《时代金融》2013,(30):134-135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热门话题。随着本世纪前几年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也与日俱增。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民汇率形成机制,并对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对外币的“货币反替代”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现阶段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居民抛售外币持有本币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已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开放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水平、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汇率稳定程度、国内外的短期利率水平及其差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与外汇冲销机制的发挥。为此,要因势利导,加快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改革和完善银行结售汇制度;增强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储备政策,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变招商引资战略为招商选资战略,限制投机性资本流入。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是明智的选择 汇率是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联系的枢纽。汇率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是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而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主要是贸易收支平衡。最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贸易顺差435亿美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波动会影响其国际收支状况,本币升值会促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但是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过程中,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出现顺差。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反而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本文从不完全汇率传递的视角对这一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