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EM木材期货以产自北美的SPF锯材为合同标的物。过去一直认为CEM木材期货价格对中国的木材价格不产生影响,但是协整分析表明,滞后3个月的CEM木材期货价格与2012年5月以来的针叶原木进口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说明CEM木材期货价格是针叶原木进口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考虑到进口针叶原木价格与中国木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高度相关,木材进口企业利用CEM木材期货规避针叶材进口中的价格风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木材市场的供需分析和平衡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木材市场的商品材、农民自用材、人造板和进口材的供给分析以及对木材市场的主要工业建筑业用材、农民自用材和薪炭材和出口材的需求分析,并收集2000~2005年间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纸及纸板、纸浆和废纸产量、进口量以及出口量数据,按照经验比例折算成原木量,得出各年度木材需求总量的定量分析结果,最后分析了木材供需缺口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第一大国,原木、锯材、化学木浆进口和胶合板出口均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揭示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和规律,预测价格走向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际原木、锯材、胶合板与化学木浆价格的月度数据,构建ARCH族模型与H-P滤波模型,探讨了这4种木质林产品国际价格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4种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均具有集聚性与持续性特征,集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锯材(0.13)、化学木浆(0.12)、原木(0.08)、胶合板(0.04),持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胶合板(0.95)、原木(0.91)、化学木浆(0.85)、锯材(0.78),表明锯材价格波动对冲击的反应最为迅速,胶合板价格受冲击最为持久,并且国际原木与胶合板价格波动存在风险报酬,风险溢价系数较高,分别为7.05(原木)、1.67(胶合板)。故应做好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监测工作,健全信息体系建设,借助木质林产品期货等避险交易工具强化市场风险预警机制。(2)4种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均具有非对称性,其中,利空消息对国际原木、锯材、胶合板价格波动的冲击更大,利好消息对国际化学木浆价格波动的冲击更大。因此,原木、锯材进口应在预测利空消息发生前延时进口,胶合板出口应降低产品的可替代性以防范价格下跌风险,而化学木浆进口则应在每一次价格上涨的初期适当增加进口以减少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冲击。(3)4种木质林产品价格之间呈动态变化的正相关,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国际原木与锯材(0.37)、原木与胶合板(0.28)、锯材与胶合板(0.20)、锯材与化学木浆(0.18),各类价格在整个样本区间内波动上升,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环节,表明国际原木价格波动风险最高,其价格上涨还会引起国际锯材、胶合板、化学木浆价格的上涨。应与澳大利亚、刚果、所罗门群岛等木材供给大国建立长期协议价格谈判机制,并统筹考虑国内外木材来源问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国际市场冲击,从而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文章首次尝试揭示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规律,并设计了按月滚动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价格的短期有效预测,使参与贸易的经济主体能主动管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饲料粮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规模激增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饲料粮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外供给的视角,通过CR4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和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近年来中国饲料粮的进口市场格局,计算出口产出弹性,寻找饲料粮国际贸易市场上具有出口潜力的国家,再利用2012年1月—2018年12月的月度进口数据,基于LA-AIDS模型,测算了不同进口饲料粮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重要饲料粮(玉米、大豆)的进口市场结构属于高寡占I型市场;(2)大麦、小麦、高粱、木薯干对玉米进口具有产品替代性,而DDGS(干玉米酒糟)与玉米表现为互补关系;(3)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不仅拥有较强的玉米和大豆出口潜力,还可以作为饲料粮替代品种的进口来源。因此,本文建议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饲料粮贸易合作,增加这些地区的饲料粮进口规模,实现进口来源国替代,分散进口来源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适度开放饲料粮市场,引入适量、低价的大麦、小麦、高粱和木薯干等替代品种对高价玉米进行替代,以满足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市场需求,稳定饲料粮市场供给。  相似文献   

5.
基于俄罗斯等国限制中国锯材的出口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现实情况,分析中国主要锯材进口国家的相关关系及其对中国锯材进口的影响程度。首先,分析锯材进口需求上升的趋势和中国锯材主要进口国分析,然后分析需求弹性理论基础与LA/AIDS,其次,利用LA/AIDS方法估计与分析中国锯材进口需求弹性,最后,提出建立多元化市场策略、调整中国锯材的进口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认识中国木材供需矛盾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原木进口和国际非法采伐加剧原木非法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中国原木进口依存度高,非法原木进口防范程度低,缺乏应有的进口门槛,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给非法原木贸易提供了机会。为进一步探讨国际反原木非法贸易对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影响,文章采用差异化进口需求模型方法,分析了国际打击原木非法贸易背景下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相关数量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原木进口正在朝着理性的方向进展,来自美国、新西兰的原木进口比重日益增加而来自非法原木高危国的原木进口日益减少。基于研究提出中国应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完善合法认证体系,降低原木的进口依赖,同时发挥大国作用,一起推动非法原木高危国的木材合法认证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现有中国木材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中的定义、算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应用原木折算法测算木材资源供给进口依存度和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的具体算法,确定了使用的原木当量系数及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中应用的林产品统计口径范围、数据来源。利用该算法的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木材资源供给进口依存度和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9.98%和23.32%,2002~2014年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与世界主要林产品进口国相比较,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饲料粮进口呈现产品多样化、来源多元化格局下,对中国饲料粮进口的产品替代性和市场竞争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准确把握饲料粮进口市场格局及供给效率状况。利用2010—2019年月度进口贸易数据,基于Cox检验确定了适用的区分来源进口需求系统,利用模型估计结果测算了区分进口来源的多种饲料粮的支出弹性、马歇尔价格弹性和剔除收入效应的希克斯价格弹性。创新之处在于,将4种关联的饲料粮产品纳入同一进口需求系统,并对进口来源加以区分;将Cox检验应用于甄别更适用的进口需求模型系统,有效降低模型选择不当造成的结果偏误。研究发现,饲料粮的进口来源集中,玉米和高粱的主要来源国之间呈现一定的竞争关系;大麦主要来源国之间的竞争性不强,中国对进口大麦具有稳定的需求和来源地,对主要来源国有较强的依赖性;未来饲料粮需求的满足将更多依靠进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进口玉米、大麦和高粱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替代性,DDGS与玉米、大麦、高粱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1993-1997年我国木材进口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翔实的材料,对近年来我国木材进口总体情况和原木、锯材、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等单项情况,从进口材种、数量、价格、金额、地域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我国1997年比1993年木材及其制品进口额增长了23.24%,其中原木增长了47.49%,锯材增长了76.58%,单板、刨花板和纤维板都成倍增长,只有胶合板进口额下降了20.56%。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进口木材市场的供需变化。对近几年排序前10位的木材进口国家(地区)进行了分析,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进口材树种、材种结构和价格是影响进口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主要木材进口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进口原木3215.2934万m3,比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22.51%和9.48%;进口锯材606.7848万m3,比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1.07%和1.59%。木材进口需求的特点:一是国内基本建设和装修等建筑材需求旺盛,北方以俄罗斯进口针叶材和阔叶材为主,进口需求持续增长;二是因木家具、木地板等出口,南方硬木材、地板面板材进口原料需求强劲,热带阔叶材进口趋势已由东南亚向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延伸。  相似文献   

11.
鉴于中国原木进口需求弹性的参数值信息有限,利用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中国原木进口需求函数,在Johansen协整框架下展开计量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原木的进口需求对所有变量都是缺乏弹性的,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中国国内经济产出和实际进口价格的弹性分别为0.86(±0.05)和-0.68(±0.15),短期对长期均衡的偏离的调整系数为0.61。基于估计参数的预测结果显示,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2020年中国原木进口量约为5067万m3~6464万m3,并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The European Union’s (EU) import sources for rice includ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The EU has made a commitment to allow duty‐free and quota‐free access to rice imports originating in the LDCs from September 2009 onwar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1) does the inclusion of import tariffs lead to different estimated Armington elasticities? (2) when a discriminating tariff is introduced, what happens to the market share of large rice exporters to the EU, especially of poor countries? We present the Armington model, derived from a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 utility function, and a non‐homothetic CES utility functional form, which is more flexible. We then estimate the Armington model, with and without the inclusion of a tariff, and we compare the elasticities. Lastly, we model five scenarios with different discriminated import tariff rates to calculate the changes in the market access of large rice exporters to the EU.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non‐homothetic preferences and import tariffs. Ignoring import tariffs and the non‐homothetic parameter may produce results which are biased and of uncertain validity.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in spite of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import tariff rate of Suriname and other countries (scenario V), its market access would not change greatly. This may be caused by supply side problems like poor infrastructures, weak technology and small capacity production in LDCs.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林业企业景气指数再次下降,也显著低于全国企业同期景气指数。第四季度出口上升,进口下降。出口商品主要以木竹家具、木竹制品、胶合板、纤维板为主,占主要林产品出口额的95.10%;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木、锯材、木竹浆、废纸、木片等为主,占主要林产品进口额的96.32%。林产品进出口以龙头企业为主,整体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分析了位列进出口前50家企业的状况及企业景气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战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中美林产品贸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一轮贸易战将对中美林业产业、林产品贸易、就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战对中低级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影响较大,短期内对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冲击较大,但长期反而能分摊和降低贸易风险,以价格优势为主的微利型木材加工企业和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同时,贸易战不仅会直接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还会加速其木材产业的萎缩。拓宽进口渠道,扩展替代市场和国内市场,加快国际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落实财政政策是中国减缓和避免贸易战对中美双方林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木材产品贸易对林业的影响为核心,对木材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并运用弹性理论分析林业产值对木材产品进口和出口的敏感度,以此来初步证明木材产品贸易对林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木、锯材、刨花板、木家具、纸和纸制品的进口敏感度均高于木材总产品的进口敏感度1.382,尤其以刨花板和木家具的敏感度最大,为136.018,说明这些产品的进口额变化对林业产值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进口额增加1%,将使林业产值成倍地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林产品数据,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探究1998—2018年造成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波动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8年,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且贸易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总额波动现象受产品结构、市场规模、竞争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中国进口结构和国内市场需求是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中俄林产品贸易还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寻找其他进口渠道,减少对俄罗斯供给的依赖,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安全,密切关注两国经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进口贸易策略,促进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7年中国对俄罗斯的FDI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林业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经济、资源、制度因素。结果表明:提高中俄贸易关系紧密度和人民币对卢布汇率能够促进中俄两国的林业投资合作,俄罗斯森林资源禀赋和原木产量的提高推动着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中俄两国的法律制度差异、话语权和问责差异与中国林业企业对俄罗斯的FDI流量为负相关,然而两国的腐败遏制差异、政府效率差异对于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加强中俄两国政府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合作,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增加中国的人工林培育面积;积极完善俄罗斯的制度质量,降低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原木进口对洲际森林生态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引起的森林生态足迹转移,特别关注了中国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与全球森林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欧洲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输入有明显增长,但中国原木需求更多依赖本国供给,对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区域影响较小,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原木进口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