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正镶白旗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围封转移战略,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实现了财政收入、农牧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提高”。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658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266万元,同比下降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357万元,同比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035万元,同比增长22.7%。财政总收入完成6176万元,同比增长9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34万元,同比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8元,同比增长28.8%;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2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58元,同比增长17.5%。全旗广大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  相似文献   

2.
数字     
5997元 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公布的对全国5.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9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422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0%。  相似文献   

3.
近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的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对鄂尔多斯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经验作了全面的总结。储波书记在解析“鄂尔多斯现象”时总结为“三个走出了”,即“鄂尔多斯市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4.8亿元,经济总量跻身西部145个地级市第15位,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53位。人均GDP达到4978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财政收入达到93.4亿元,是“九五”末的近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1025元,是“九五”末的2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达到4601元,是“九五”末的1.9倍。  相似文献   

4.
一、我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 (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中,农牧民收入占20%的权重,是头等重要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发展轨迹呈稳步提高态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1元提高到2002年的20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6.07%。然而,从近几年农牧民增收形势看,2000年农牧民收入增长1.3%,2001年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30年,浙江变化很大。1978年,浙江人均生产总值只有331元、外贸进出口总额0.7亿美元、城市化率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332元和165元,而到2007年底,全省生产总值已达186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近5000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768亿美元、城市化率上升到57.2%、城乡居民收入为全国省区的第1位、  相似文献   

6.
赵志刚 《发展》2012,(6):82-82
2011年末,肃南县完成生产总值19.3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68元。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完成各类支出13594万元,同比增长41.28%,增支3972万元,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转、惠民事实的有序进展和重点项目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2005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全区经济呈现出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2.8亿元,同比增长21。6%左右;财政总收人达到536.3亿元,增长4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7元.增长12.5%(名义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9元,增长14.7%(名义增长率)。2005年,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发展改革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王瑞强 《开放潮》2006,(4):44-4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鲤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实施科教强区战略,以科技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目标,以环境为支撑,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使全区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目前,全区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家,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18%,位居全省先进行列。科技进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2%,高于全国综合水平;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6.4亿元,比增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00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7.61亿元,比增18.7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万元,比增12.88%;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8165元,比增8.46%。  相似文献   

9.
《青海经济研究》2007,(1):14-23
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改革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一是发展速度快。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41.1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5%、15.7%、10.5%,其中,工业增长18.7%。保持了2000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二是经济效益好。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3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2亿元,增长24.9%,均为多年来的较高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3亿元,增长70.9%,增幅为全国的2.3倍,增加值利润率为全国的2.4倍。三是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6亿元,增长1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亿元,增长12.2%。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增长57.7茗,增幅居全国第二位,是多年来的最高增速。四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4元,增长1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58.4元,增长8.9%,均为2000年以来的第二高增速。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8.97%。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各项发展改革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阿克塞县以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着力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一万元大关,达到10044元,同比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省领先。哈尔腾村的牧民穆哈麦提汗兴致勃勃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牧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干劲也一年比一年足。”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相似文献   

12.
一、内蒙古居民收入水平的演变过程及其现状(一)内蒙古居民收入水平的演进1.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49.2元,扣除物价1-.涨指数,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幅度为888.3%,年均递增7.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9年的4938元,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幅度为671.3%,年均递增6.8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浦经济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引起了人们的注目: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比1992年的19亿元增长2.8倍,年均递增39%;财政收入9.2亿元,比1992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3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比1992年增长1.3倍,年均递增2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元。  相似文献   

14.
一、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长三角主要指以上海为龙头的苏南和浙东北地区。2005年总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0多万人,实现生产总值32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700元。根据2005年的统计,长三角以全国1%的土地,6.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的国内生产总值。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国的27.8%和53.8%。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其巨大的经济功能,当之不愧地成为引领我国融入全球化经济的最先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毛生武 《发展》2014,(5):J0036-J0042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2013年工作回顾2013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盯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五大甘南”建设,迈出了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坚实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和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3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15.95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5亿元,贷款余颁138亿元,分别增长11.4%和27.8%。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是大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的时期,是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期。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8.8亿元,年均增长18.1%,其中区属生产总值76亿元,年均增长20.1%;区级财政收入达到5.2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343元、7601元,  相似文献   

17.
《发展》2003,(4):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从上到下形成的共识。那么,在2020年全面达小康的路上,农民需要迈出多大的步伐?全面达小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具体讲,就是到2020年,全国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这样年平均增长速度需达到7.3%。农民达小康的重要指标是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366元。这样算来,要达到2020年的8000元,年递增速度需达到6.…  相似文献   

18.
姚昌义 《发展》2008,(4):93-94
一、影响甘肃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宏观因素 (一)甘肃财政拮据甘肃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均GDP为全国倒数第二名,经济欠发达造成了财政拮据,对省内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最能代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我国人均GDP的地区差异相当大,2001年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上海(37382元)是甘肃的8.98倍。省土地面积只有甘肃省的40%左右,实际可支配地方财力远超过甘肃省;西藏由于情况特殊,有国家和兄弟省的大力支持,其人均财政支出高达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7):64-64,F0003
2010年,文登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8亿元,同比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0.7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和14.4%。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人均GDP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较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