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在循环经济指导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发展模式。"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也可理解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其体现形式可形象概括为生态经济。我们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模式,即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推进城市群的健康快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是稀缺的,循环利用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并在此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在分析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再对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实际重点论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鸡西市是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的发展模式造成煤炭资源衰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城市生态竞争力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重要作用。结合黑龙江省鸡西市生态竞争力发展现状,提升鸡西市城市生态竞争力的对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开发工业遗产,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即企业内部资源循环模式、生态产业链循环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以及城市整体层面循环经济模式,从点、线、面三个层级解析了山东青岛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14,(24):F0004-F0004
2004年11月,《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部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2005年,贵阳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7年,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和《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贵阳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低碳城市试点、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陈璐 《消费导刊》2012,(1):41-42
文章对长株潭空间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SWOT分析,凸显出长株潭空间发展进程中区域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由此指出长株潭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与基本选择,为后续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分析结论,最后为长株潭一体化制定了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定位目标,确定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发展道路,得出了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为推进长株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商》2015,(20)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资源城市可以选择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循环经济理论是在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模式带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能够有效改善资源型城市因为开采矿产所留下的环境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陕西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商业研究》2007,(2):21-23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理论是在人们探索循环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陕西城市建设现状与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比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化是陕西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城市整体的最优化,应从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社会整体的循环体系优化构建等三方面对陕西创建生态城市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远大的现实意义。以秦皇岛市为例探讨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框架。秦皇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分析充分表明,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的必然选择和最好机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压力逐步增大,以循环经济的方式发展城市物流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本方结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中国城市物流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从合理规划城市内部布局,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统筹管理城市货运体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等几个方面来提高城市物流的循环经济水平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生态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引入生态城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步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信 《商业时代》2006,(14):44-45,47
生态城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理想人类聚居地。本文在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阐明了循环经济理论在创建生态城市中的重大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城市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形成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的循环经济发展新局面,是解决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危机和经济增长危机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11月,《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部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2005年,贵阳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7年,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和《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贵阳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低碳城市试点、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陈健佳 《商业科技》2010,(35):118-119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现代化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正在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城市是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所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得以发展、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得以发生的物质载体,通过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形态和空间组织,以及低碳规划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在城市尺度范围内实现减源增汇的目的。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期能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现代化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正在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城市是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所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得以发展、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得以发生的物质载体,通过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形态和空间组织,以及低碳规划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在城市尺度范围内实现减源增汇的目的。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期能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公共标识系统不仅在复杂城市环境体系中起着必要功能性作用,它在还代表着城市的外在形象、传播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此,就长株潭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现状,提出了设计上需要改进的方法,从功能性与文化性等角度对长株潭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设计中更能体现长株潭城区人文特色,实现城市标识实用性与文化艺术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陈玲艳 《现代商业》2012,(7):110-111
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资源型城市为了更好地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改善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必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熵减理念,与此同时还要求我们的政府能够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根据淮北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淮北市产业转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