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节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之变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未来的增长之路。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当传统比较优势下降,经济内生原动力明显不足时,是否能够寻找到推动新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既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又要把握“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外向驱动型向内向驱动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赖国际资本向培育壮大本土资本转变”,这些将使中国经济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由"多元"和"转型"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大国综合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单纯的比较优势,它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大国综合优势出发,可以较好地发展大国的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外贸竞争力。大国综合优势超越了比较优势,成为诠释中国经济竞争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征集中表现为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劳动密集型赂科技投入型转变。因此,政策、科技、投入成为支撑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所必不可少的三大重要因素,农业银行作为资金投入的主要承担者,应当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大国经济的研究经历了提出问题、初步探索、形成热点三个阶段,主要从大国经济崛起的典型化事实出发,研究了大国特征和大国优势、大国模式和大国战略、大国治理和大国体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但是,现有研究存在对象不够明晰、内容比较分散和理论深度有待拓展等问题,基于这种状况,未来的研究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积极寻求大国经济研究的微观基础和理论范式,揭示超大规模国家经济的特征和特殊规律,并通过在系统化研究、核心原理研究和学科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大国经济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从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外延(粗放)增长向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的内涵(集约)增长转变任何生产过程都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外延增长作为其增长方式,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但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率的提高,所采取的增长方式则将发生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营销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滞后。为此,在发展战略上,要摆脱对传统优势的路径依赖,由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实施提升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在发展模式上,从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产业结构上,从注重比例关系到突破关键环节,强化功能性政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8.
利益格局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需要进行增长路径的转型:增长目标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转型;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从工业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政府角色从偏重增长目标向完善公共服务转型。为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努力满足公共需求为主线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运行。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稳定物价总水平。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和实现经济再平衡的艰巨任务,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时代到来。要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从"赶超经济"向"大国经济"迈进需要国家竞争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以浦东新区作为标杆有助于认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并实现跨越发展。基于标杆思想,首先从创新投入、创新基础、创新绩效和创新经济4个方面,对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的科技创新现状进行全面比较。研究发现:滨海新区科技创新正由技术依赖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变、由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并由创新型区域早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转变,具有发展速度快、创新凹地效应显著和正处于战略转型期等特点。最后,通过剖析制约科技创新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加强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期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奇迹认识的分歧,本文引入复杂科学的方法,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涌现现象,中国奇迹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经济行为主体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创造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要素租金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带来中国3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的转变,是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的转变,在本质上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出发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不过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劳动所得。中央对新疆地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劳动产出效率依然偏低,地区行业部门采取的多是以数量的速度增长为核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大,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扩张的方式很难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连续性。本文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的理论和制度逻辑,应该从外部"输血式"增长向内部"造血式"增长的制度逻辑转变,降低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由低层次、粗放的推拉式增长向高效率、可持续的内生性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阐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出发,介绍了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必须吸收和借鉴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加大教育(包括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等)投入,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力韧性,既可以坚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信心,又可以为当前创新宏观调控思路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力韧性为多重因素所作用,受多种经济学理论共同支撑。经济增长力韧性其内生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经济结构等经济体自身特点;其外生因素包括政策体制、社会、文化等。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力韧性,克服其脆弱性,必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5.
吴杨 《江南论坛》2007,(4):22-24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区域竞争力的两个基本组成.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发展主要是发挥沿江岸线资源比较优势,依据"大推进"理论,走投资驱动型的追赶之路,导致过分倚重重工业,给经济转型带来不利影响.镇江发展步入新阶段,迫切须要寻求发展新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在战略上加快实现从发挥比较优势向提高竞争优势的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以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蓝色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和中国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 对当前蓝色经济创新驱动的内涵、 创新机制、 驱动模式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 总结了研究现状, 探讨了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明晰了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庆杰 《当代经济》2009,(17):92-95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应该说是超前的,它正在从投资导向的准集约型增长向以创新导向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而创新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所以在上海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将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我国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文章结合当前环境和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加快我国大企业发展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对策建议。研究指出,当前条件下,应当站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高度来谋划进一步做强做优大企业。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来创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应深化金融改革,发挥金融造血输血功能,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面对宏观经济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大企业应主动实施战略转型,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要素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应适时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应高度重视品牌与企业文化建设,做好信息披露,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此外,我国大企业还应积极稳妥推进"走出去"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同时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11,(21):10-11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经济由工业化阶段的资本驱动增长方式,朝城市化阶段效率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蕴含了较大的经济过快减速风险。风险1:收入格局再调整导致的过快减速风险。中国长期增长曲线弹性参数逆转及向发达经济增长阶段的收敛,是一种渐进趋势。作为抑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蕴含的过快减速值得重视。刘树成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