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綦南供电公司在探索强化乡镇供电所管理的过程中,以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为抓手、以乡镇供电所提升为目标、以供电所同业对标为导向,优化公司职能部门专业管理、营销部统筹、广汇分公司综合管控协同体系,强化供电所"网格化"责任、"常态化"检查、"同质化"对标的"一体三化"管控模式,持续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完善体系,理顺机制完善"专业管理+综合管控"的供电所管理  相似文献   

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所属县公司共有864个乡镇供电所,供电范围涉及1069个乡镇,供电服务面积占全省面积85.96%,供电客户占全省用电客户总数的65%,各类用工2.51万人。近年来,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通过搭载体、建标准、抓管控,探索完善提升乡镇供电所管理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增强供电所提升管理的能力公司加大供电所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投入,加强专业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队伍素质,夯实供电所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围绕"实现供电所整体管理水平提升"这一个总体目标,以江南和石堰两个标杆供电所来引导所有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抓好营销管理、运维管理、基础管理三项重点工作,深化"综合+专业"的管理体系、"营销+生产"的指标管理体系、"业绩+能力"的绩效管理体系、"总公司+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四个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县公司乡村电管部在三集五大改革初期并入了客户服务中心,由于各专业未能将专业化管理有效延伸至供电所,造成供电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供电所资料未能做到有效延续,所容所貌也不如以前整洁,更有甚者安全管理出现滑坡,安全隐患数量较以往增多。在2014年三集五大体系完善提升阶段,国网公司为改变上述现状,加强供电所管理,在县公司重新设置供电所管理机构,并更名为“乡镇供电所管理部”,其职能定位为管理部室。  相似文献   

5.
供电所同业对标是促进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实施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国网安徽合肥供电公司遵循“常态开展、动态比较、持续改进”原则,确立从供电所“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供电服务、队伍建设、综合管理”五个专业“树典型、立标杆”,建立了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办法、对标管理指标体系,全面规范指标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工作,通过不同供电所之间指标数据的横纵向对标分析,引导供电所寻找短板,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夯实供电所基础管理,实现县公司和供电所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网公司不断加大对基层供电所的人力物力投入,先后实施了"两个提升"、"全能型"星级供电所创建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基层供电所硬件设施和基层管理质量逐年增强。国网山西电力晋城供电公司以"全能型"星级供电所创建为契机,积极通过五个"着力",提升供电所管理质效。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农村供电所基础管理2006年起,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实施供电所"梯级晋阶"活动,旨在通过供电所梯级晋阶考核,全面提高农电安全、经营、服务和线损、无功、电压、供电可靠性等专业管理水平,提升供电所人员素质和工作绩效,实现供电所管理工作常态化,工作作业标准化,作业组织专业化,指标最优化,一步一个台阶的推进供电所管理工作持续、稳步、有序开展,全面提高农电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国网重庆万州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公司"夯实基层和基础管理"要求,大力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以常态管理、动态督查、定期考评为手段,着力促进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一平台"强化供电所综合管理万州供电公司将原营销专业实施的供电所比较管理拓展升格为供电所综合管理,制订《国网重庆万州供电公司供电营业所综合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9.
国网山东电力滨州供电公司从“优化综合管理、深化专业协同、强化数字转型”等方面着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供电所“1+4”综合服务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推动供电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为服务“三农”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电力保障。近年来,随着专业化管理不断深入,供电所管理多头重复安排、存在交叉或缺位、标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综合协调机制运转,是破解供电所多头管理问题、提升供电所综合服务管理能力、减轻基层负担压力的必然要求。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滨州供电公司”)创新“1+4”综合服务管理,全面提升供电所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落实省公司"全能型"供电所管理提升2019~2020年行动要求,消除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聊城市供电公司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顶层设计,实施"三级"包保,采取"一所一策"加强基础管理,重点攻坚供电所管理短板,推进了供电所健康、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实现了供电所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及业绩指标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1.
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坚持强化专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深化供电所内部机构改革,对农村供电服务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整合电工组,组建专业组。改革过去由农电工对服务区内的抄、核、收、维护、抢修、业扩全面负责的做法,将农电工根据其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组合到不同的专业组,实行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下半年至今,鸭溪供电所严格按照贵州电网公司《供电所业务指导手册》开展工作,在实际执行和建设过程中,认真积极地开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基层供电所管理的系统化、公开化、透明化,探索出了一条基层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可复制可粘贴”的工作经验。导入6S管理,全面开展定置工作鸭溪供电所首先对办公环境导入了6S管理,美化整洁了环境的同时也对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梁垛供电所积极转变工作作风,顽强拼搏,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你用电、我用心"的国网服务理念,并从六个方面细化要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深化专业管理,强化人员责任落实,进一步提升供电所各项基础管理水平。以管理问题全面排查为手段,实现专业管理规范化梁垛所在不断探索管理新途径中,以实施"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为主线,以管理问题全面排查为抓手,制定了实施细则,建立了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和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推进中,重庆市电力公司坚持"156"工作思路(即:构建农电领导"一个体系"、健全管理提升"五项机制"、抓好过程管控"六个环节"),全方位推进农电工作,实现了"以指标促进工作、以工作提升指标"的良性循环,全市农电基础管理不断加强,专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综合绩效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供电所出现了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工作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激发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河北省电力公司坚持把同业对标作为强化农电管理的重要举措,并于2012年开始,将同业对标工作向基层供电所全面延伸。通过建立科学的供电所同业对标综合体系,以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为技术支撑,实行供电所季度排名,选树优秀指标,查找管理短板,推广典型经验,促进了乡镇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深化供电所管理,巩固规范化管理成果,河南省电力公司把降损和实现现代化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实施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和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简称“两个提升”),是国家电网公司顺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做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也是解决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和乡镇供电所管理短板的有力举措。国网安徽青阳县供电公司围绕“三个结合”,确保“两个提升”扎实推进,紧扣“五个基本点”,确保“两个提升”持续推进,使得提升成效明显。围绕三个结合,确保“两个提升”扎实推进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避免“两个提升”流于形式。将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与供电所星级晋阶、同业对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徐州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实践把标杆管理原理运用到农村供电所,按照"选定标杆、学习标杆、对标改进、控制过程、总结最佳"五个步骤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以做法的改进为核心,强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持续改进供电所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建立指标体系。评定最优标杆。组织各专业人员加强调查分析,围绕9项专业管理(用电业务、营销信息管理、优质服务、电费电价管理、电能计量、线路管理、配电设备管理、电工班管理、安全管理),筛选确定了29项指标。筛选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指标的真实性要"可追溯"、既突出重点任务又兼顾综合全面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公司分成9个专业组,对8家基层单位基层供电所专业管理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依据考核得分确定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供电营业所管理提升工程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完成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的工作意见,切实解决公司供电营业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合川供电公司以供电所流动红旗对标管理、供电所帮扶、职业化电工目标绩效、"三方共建"为主线开展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坝供电所在“家文化”的引领下,同心协力开展供电所各项工作。一方面夯实了供电所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供电所氛围,一方面提升了对外服务能力,塑造了良好的服务品牌。中坝供电所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