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后,我们的一些国企目前仍处在困境中,如何走出困境?这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探索的课题。搞好国有企业,这是自中国的经济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后,人们就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企业的活力来源于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伴随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制度、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看到了企业发展中蕴含的智慧和出奇制胜的战略。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企业经济》也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喜迎盛事之际,我们举办了"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学术论坛,4位嘉宾就此进行了大会发言:李海舰先生围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崭新的主题进行了演讲,观点精辟,分析全面;唐庆南先生从自己创业的实践,总结了"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国创造"的切身体会;刘瑞先生阐述了"积极发挥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汪玉奇先生高屋建瓴,思路创新,与刘瑞先生提出了相异的观点,强调调控国民经济,"重要的是经济手段"。各位演讲者各抒己见,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现将演讲中部分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伴随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制度、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看到了企业发展中蕴含的智慧和出奇制胜的战略。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企业经济》也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喜迎盛事之际,我们举办了"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学术论坛,4位嘉宾就此进行了大会发言:李海舰先生围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崭新的主题进行了演讲,观点精辟,分析全面;唐庆南先生从自己创业的实践,总结了"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国创造"的切身体会;刘瑞先生阐述了"积极发挥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汪玉奇先生高屋建瓴,思路创新,与刘瑞先生提出了相异的观点,强调调控国民经济,"重要的是经济手段"。各位演讲者各抒己见,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现将演讲中部分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企业天地》2001,(2):46-46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样,中国经济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0月31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企业经济》创刊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学术论坛。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熊盛文发来贺信,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洪礼和为刊庆活动题词,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莅会祝贺并作讲话,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莅会致辞。来自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7.
李东升、刘冰在《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9期)发表题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源机制》一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经历了探索期、突破期、完善期三个时期。在改革的探索期,着力点是明确政府的边界,解决政府放权和企业扩权的权利分配关系;在改革的突破期,着力点是明确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解决企业市场主体与法人实体的问题;在改革的完善期,着力点是平衡企业内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出资人到位、规范  相似文献   

8.
从洋务运动开始,几代的中国政治精英们在国家治理上基本有三个逻辑从未变过春节之前,我到杭州拜访了吴晓波。他是一名作家,最被熟知的作品是包括《激荡三十年》在内的企业史系列和描述中国公司失败案例的《大败局》。在上一篇专栏中,我曾提到过罗纳德·科斯的《变革中国》。在这本书中,科斯的观点是,中国存在着两套改革逻辑,一套由政府主导;  相似文献   

9.
贺阳 《企业活力》1997,(10):4-7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贺阳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几乎从城市改革发端,就被提上重要日程。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87年的“十三大...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李鹏同志也强调指出:股份合作制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的抓大放小的措施。不久前,国家体改委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的指导意见),这些都为股份合作制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股份合作制的特征股份合作制,起源于80年代初的农村。据统计,目前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到300多万户。股份合作制的几个主要特征是:1.企业职工是主要出资者和劳动者。企业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伴随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制度、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看到了企业发展中蕴含的智慧和出奇制胜的战略。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企业经济》也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喜迎盛事之际,我们举办了"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学术论坛,4位嘉宾就此进行了大会发言:李海舰先生围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崭新的主题进行了演讲,观点精辟,分析全面;唐庆南先生从自己创业的实践,总结了"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国创造"的切身体会;刘瑞先生阐述了"积极发挥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汪玉奇先生高屋建瓴,思路创新,与刘瑞先生提出了相异的观点,强调调控国民经济,"重要的是经济手段"。各位演讲者各抒己见,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现将演讲中部分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伴随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制度、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看到了企业发展中蕴含的智慧和出奇制胜的战略。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企业经济》也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喜迎盛事之际,我们举办了"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学术论坛,4位嘉宾就此进行了大会发言:李海舰先生围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崭新的主题进行了演讲,观点精辟,分析全面;唐庆南先生从自己创业的实践,总结了"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国创造"的切身体会;刘瑞先生阐述了"积极发挥国有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汪玉奇先生高屋建瓴,思路创新,与刘瑞先生提出了相异的观点,强调调控国民经济,"重要的是经济手段"。各位演讲者各抒己见,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现将演讲中部分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一个突出特点和主基调,就是处处强调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沿着改革开放的路子走下去。事实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已经从市场核心制度改革、产权改革重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几个方面,给我国股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决定》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予了一次浓墨重彩的描述。正如证券时报所载,《决定》中有专门一条关于促进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这资金入市渠道进一步拓展在涉及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纲领性文件中尚属首次。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股票市场在推动企业转制、促进资产重组、改善资源配置、配合金融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愈加突出,而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某些制度性缺陷,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受到经济理论界和证券业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只探讨企业改革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对其它有关方面的问题不作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积累: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样,中国经济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北京说,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至今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实际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搞了三十年了。我们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相结合,而且事实上是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是从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国民经济市场化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才能逐渐完成。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发轫于安徽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启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三十年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把目光聚焦于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这一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进  相似文献   

19.
<正> 1979年的春天,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十年改革、十年发展、成就卓著。今天,让我们对企业改革的理论作番回顾与思考,无疑会有益于未来。笔者经过仔细考察,认为:企业十年改革,理论上有十大重要建树。一、企业本位论经济体制改革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从何入  相似文献   

20.
黎武静 《湖北审计》2013,(12):51-51
值此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升级之际.厉以宁教授以耄耋之年出版《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一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书中,厉以宁教授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包括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城镇化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在谈到对中国农村未来的改革方向时,厉教授说,土地确权是当前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始,它对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