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技发展的当代社会,人类的各方面需求更加多样,这也促进了许许多多新兴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VR技术便孕育而生。VR技术的高新科技方便快捷,可以尽可能的使人们节约时间和金钱,得到身临其境的绝佳体验。可以使得人们对于想了解的旅游文化从VR技术上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不光可以促进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往来。本论文就如何用VR技术学习旅游文化为侧重点,探讨了VR技术的起源与发展、VR技术在旅游文化体验中的优势、VR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VR技术学习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珍贵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VR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可通过对VR技术的运用~([1]),使用户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作为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成为VR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VR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可以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四时景观、历史故事、交互娱乐,从而给游客提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本文通过对拙政园园林文化、历史故事的研究和梳理,提出VR设计构想,为优化拙政园VR体验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的优良文化.而婚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鞋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华夏婚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鞋不仅是一种服饰,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如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倾向、民俗风尚等,这充分体现了鞋的综合文化性.以"鞋"为媒介从传统文化、传统表现形式、现代审美艺术和社会文化等若干方面浅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婚庆礼品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所谓红色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当前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的不断革命才建立了新中国,其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而VR技术作为当前市场前景十分广泛的科学技术,具有极为真实的交互性,借助VR技术,能够实现用户在虚拟环境当中展开交互,感受到沉浸式的真实体验~([1])。红色文化和VR技术的高效融合,对于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其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师在开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满足现代人们审美需要,又赋予设计中国传统特点,从而推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时代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文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不可逆转的环境变化,传统村落转型发展势不可挡。如何在保存和延续自身文化基因的同时,又能重构文化生态以适应新环境变化,避免产生多元化文化生态失衡问题,是新时期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研究相关文献,结合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制度与实践,从文化和生态系统耦合的视角,全面梳理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概念体系,深化和完善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内涵、文化生态系统演进过程、文化生态平衡调控和文化生态适应性管理等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提炼传统村落文化特质与文化核心的思路、评价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的方法和优化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区域系统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以期系统地解决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失衡问题,从而推进文化生态学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在地化研究,有助于中国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的落地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VR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将VR技术在历史街区文化活态保护中应用起来,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活"起来,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也使我国享有文化大国的美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过于追求现代理念导致现在设计出的艺术品都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特色,不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完整地为后人表现出来。本文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建设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引起社会的关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皖南一带,永不褪色的白墙青瓦印记着中国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建筑大师的喜爱,本文想通过分析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来探究徽派传统建筑元素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通过提取徽派建筑精华,对徽派传统建筑进行传承,并将传统的徽派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打造具有中国传统的现代建筑形式。本文通过对文化背景、建筑风格及特点、传统建筑元素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究,最后结合徽派建筑设计理念、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剖析徽派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丰富多彩的设计元素,为现代视觉传达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还为视觉传达设计增加意蕴。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传统村落建设的重要地区,在这个地区具有较多的中国传统村落。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村落的发现和开发都没有完全,这个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活动和生活,需要加强当地居民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的发掘农业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既能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又能丰富现代生活。加强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重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吉祥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领重要的地位,人们把吉祥元素与现代文化结合,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中,使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文化设计共同运用到一起,相信一定会使各企业形象更加具内涵、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对商品的促销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中,文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体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广告艺术设计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文化冲击,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形成现代化艺术设计中,已西方文化为主流元素的现象,弱化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改变这一社会发展现状,文章以现代艺术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传统工艺美术理论,分析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及保护的必要性。通过研究艺术设计未开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及保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吕晓磊 《西部旅游》2023,(20):35-37
<正>近年来,随着VR、AR、MR等数字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广泛应用,沉浸式新业态、新空间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沉浸+”体验已覆盖新型文旅消费的诸多领域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消费者的旅游新选择。可以看出,文旅行业正在加速驶入数字化快车道,“沉浸+”技术被认为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分析四个国内标杆性沉浸式文旅示范项目,总结归纳沉浸式文旅项目的特色和核心吸引力,多维度探讨如何利用“沉浸+”技术为文旅赋能,为探索未来沉浸式文旅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以文兴旅、以旅促商、商旅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平台高速发展下,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涉及娱乐、教育、医疗、商业、工程多个领域,尤其是通过商业化的推广,使得VR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以CBD微圈电商平台为切入点,探究VR虚拟现实技术下CBD微圈电商平台发展问题,具体分析相应的问题,以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解决策略,以VR虚拟现实技术推动CBD微圈电商平台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A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探讨AR技术在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导向与价值,文章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结合吉林省旅游业的特点,提出基于AR技术的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业态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