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海洋生态资源为支撑的新型旅游形式。海洋生态旅游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发展,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江门的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发展海洋生态旅游的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了江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期望能够推动江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为其他地区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十分关注地质科学问题。因为:地质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基础,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是旅游业的基本资源,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对象。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具备地质知识,建设生态旅游区(点。线)必须开展旅游地学研究。总之,在生态旅游中地质  相似文献   

3.
正近20多年来,可持续旅游已成为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极力支持和推崇的旅游发展理念和行动。随着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经济发展形式的相继出现,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也陆续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节能减排的战略选择,它以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导,采用低碳技术与材料,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一、低碳旅游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旅  相似文献   

4.
深度旅游作为旅游开发体系中的一种新理论,对于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尤其对于体验性较强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更是提供了策略支持。深度旅游以消费者参与为支撑,为茶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开发了更多可能性。深度旅游的提出可以帮助我国改善文化旅游滞后的问题,整合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各类资源,并为此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基于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根据深度旅游理论,为不同地区开发茶文化生态特色旅游提供了策略引导,促进我国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是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强调开发与保护并举,分析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生态旅游资源差异和产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京津冀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发展的困境生态旅游发展步调失衡、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未能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旅游缺少后动力,进而总结出京津冀区域生态旅游合作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期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要义是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文化旅游产品的生态化保护。文章研究了绍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绍兴旅游业的战略选择,分析了绍兴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绍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旅游大众化的潮流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河南省的生态旅游在中国生态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取得很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本文首先以生态旅游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演变和真正内涵,然后分析了河南省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已经当前发展现状,并以云台山的景区为例阐述了生态景区的资源概况及解说系统中具体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操作行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国内乡生态村旅游正在蓬勃的发展,成为了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广西的乡村拥有秀美的田园风光、较好的生态环境、多种多样的民间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章分析了广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淑云 《当代旅游》2013,(10):15-16
在经济迅速的发展前提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体验过程的重要消费方式之一。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粗放型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旅游模式应运而生,从本质上将这是一场对环境与旅游和谐发展的探讨。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具体路径,为我国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态旅游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并追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化着生态旅游观念开始不断发展、完善并逐渐深入人心。国内相关旅游企业对于旅游管理的模式也正在不断更新着,特别是生态旅游管理观念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被逐渐认可和普及。本文将以简要介绍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就传统旅游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析落实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肯尼亚生态旅游成功经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张建萍 《旅游学刊》2003,18(1):60-63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 ,然而不适当或不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已使很多生态保护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曾经是世界生态旅游成功的典范国家肯尼亚为例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当地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试图提供给旅游企业开发者和经营者一个发展良好生态旅游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建萍 《旅游学刊》2003,18(1):60-63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然而不适当或不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已使很多生态保护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曾经是世界生态旅游成功的典范国家肯尼亚为例,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当地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试图提供给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一个发展良好生态旅游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地发展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红罡 《旅游学刊》2006,21(8):75-80
这篇文章运用生态-经济的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生态旅游的一些零散论述加以系统化,并通过建立生态旅游的结构模型,探讨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行为关系.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型涉及了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工作市场、游客和财务促销等6个部分,模型的模拟功能有助于理解旅游发展的复杂结构.模型得到验证后,可以成为评价旅游发展政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林鸿平 《西部旅游》2023,(18):10-12
<正>文章简单介绍了琼北地区湿地资源现状,阐述了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原则,通过对现阶段琼北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琼北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琼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琼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此为琼北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模式,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区域环境,也能够为当地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成为当前国内各旅游景区普遍实施一种的发展模式。鄢陵大马生态旅游景区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旅游产业模式,在有效地开发和使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创造出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在简要论述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剖析鄢陵大马生态旅游资源情况与经营现状,借此深化对鄢陵大马生态旅游景区经验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资源富集又邻近大城市的乡村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助推新型旅游小城镇的形成。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并进行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对其2002—2014年间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确实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第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彻底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第二,引导民间资金、技术、管理等有序合理、规模适度地投入乡村生态旅游业;第三,务必加强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监管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旅游的竞相开放,如何建设区更有时代意义以及旅游意义的旅游产品成为国家以及相关企业首要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盘锦市河蟹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对盘锦市的生态开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次盘锦市河蟹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所提出的不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旨在促进盘锦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大环境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国家旅游局决定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旨在进一步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环境友好型旅行旅游理念、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切实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风尚,把我国旅游业建设成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产业。藉此本刊特开辟这一栏目,向广大读者朋友介绍有关生态旅游的一些专业知识,希望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学习认识,使得大家对生态旅游重视起来,一起加入到保护生态的队伍中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