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晶 《市场论坛》2009,(9):45-46
当前,"三农"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滞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农业可持续的需要、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需要,又是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需要,由此可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当前形势下具有了重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2.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人力资源大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发河北农村人力资源,对调整河北农村产业结构,实现河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加快乡村振兴速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二元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舫 《消费导刊》2009,(10):70-7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中国现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本文根据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及其主要分布在农村的特点分析,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必须实现农村的小康,必须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大力开发,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消除城乡差距,进行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口在我国的总人口中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我国正面临着农村人口多,且闲置的农村人口过多的现实问题,所以大力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大、素质低的显著特点,已经成为现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瓶颈。所以,如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如何将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转变为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遇到的问题以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上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来说意义重大。而当前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构建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以及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还比较滞后.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从广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了制约广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 "三农"问题至今也是今后政府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农村环境问题则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影响到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三农"问题关系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党的工作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农村就业"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大学生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一下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田洪 《商业时代》2004,(11):22-23
本文通过详细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西部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西部开发首先应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的观点,并根据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西部地区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香荣 《商业研究》2003,(21):165-167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首先解决好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农村法制建设的严重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为了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凤  李录堂 《中国市场》2008,(1):110-111
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状况,决定了我们国家的过去,也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现在,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本文揭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作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量不够,导致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低。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全面阐述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面对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落后、保障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应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着力加大支持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形成现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传统上的农业国家,人力资源分布始终以农村为主,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总体质量低。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开发、利用和配置好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能否优化,农业增长方式能否顺利实现转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主要的问题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掘潜在的人力资源,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星致 《科技转让集锦》2012,(9):263-263,265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不足问题,因此,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有效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着重探讨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开发模式;制订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及措施,将我国农村的人口力转变成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盛正国 《商场现代化》2006,(35):313-314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人口负担沉重是最大劣势,但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国民素质,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优势。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赶超发展的着力点、支撑点和先决条件;是解决基本国情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国策  相似文献   

18.
王星致 《科技转让集锦》2012,(15):274-274,277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不足问题,因此,明确地方政月手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有效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着重探讨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开发模式制订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及措施,将我国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变成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9.
康慧玲 《商场现代化》2012,(23):123-125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迫切的问题即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农村,农民素质低下、贫困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本文从这一点出发,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资源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存量多、质量偏低、开发薄弱等问题,改变农村教育思想观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深化“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积极推行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做好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策略,为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