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跨时贸易的一种形式,国际资本流动在不减少本国居民当期消费的情况下,增进了本国的投资,增加了本国的产出能力,国际资本必须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国际资本流入主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实际利用外资在不减少中国居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了投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进了中国国民福利,在一定程度扩大了就业,扩展了人们的真实自由。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对商品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中的主力军。各国都大力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大背景下,新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新经济本身是创新的结果,而创新将又是新经济的灵魂。从劳动力要素优势转变到技术优势是我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际生产体系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路径与方式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高成长出口商品及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国际生产体系生产、贸易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最具活力的工业品生产、贸易与国际生产体系的发展趋势存在紧密联系,提出我国应借助国际生产体系,提升本国技术发展能力.实现融入国际生产体系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特别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审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地位,是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选择与对策的基础。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已经并将继续受到全球化负效应的冲击。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融入全球化,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经济结构,切实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集中资源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维护和加强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切实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也将发生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6.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的政策选择及其效果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欠发达国家(LDCs)只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跨国公司(TNCs)国际技术转移是一把双刀利剑,因此引进技术的东道国应根据本国的特点、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技术基础、国际地位等条件确定有关引进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政策。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问题专家J.H.邓宁认为东道国有20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各种政策适用于不同的东道国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东道国经济水平,因而春效果亦不尽相同。我们引进先进水平,只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基础、企业制度状况、企业创新水平和发展的需要,才会取得最佳绩效。因此,我们的技术引进政策应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并吸取其失败的教训的前提下来制定,才会产生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丹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例如水电产业、旅游业等行业,但同时面临依赖印度、依赖水电收入等问题。目前,不丹政府已经意识到本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用价值。文章在深入评品波特教授“钻石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提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是高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对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助于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从外部和内部约束条件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可行性.可通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生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投资自由化是国际 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定位,如何认识,必将直接影响到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一高度重视和发挥流通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为了扩大本国产品市场,获得国际市场提供的更多的资源,纷纷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广阔的市场。而发达的区际贸易是本国国内市场充分发展的表现,但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我国各地区间存在着较高的区际交易成本,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竞争的国内市场体系。如何消除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形成的区际交易成本,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区际贸易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区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出口信用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优化本国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文从出口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出口信用的公共产品性质,并论述了出口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出口信用多重应用目标之间的关系,归纳和介绍了国际上出口信用多重目标的几个重要模式,提出了我国出口信用模式在实践中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以跨国投资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直接投资早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为活跃的因素,成为使经济趋向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泱泱大国,应该珍视经济全球化为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所营造的有利环境,主动利用国际资本、国际资源和国际产业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将本国经济溶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论发展型政府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政府安排和参与的一系列市场和非市场制度建设,发展型政府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来引领本国经济发展,增加其政府的合法性。发展型政府一般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使得其在国内和国际资源控制和竞争中具有更多的支配能力。精英大众范式政策制定模式普遍存在于发展型政府中,并影响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被公认是一个具有高度产业关联的工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虽然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但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汽车企业间的竞争仍然局限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缺乏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该产业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以波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作了进一步探索。结合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现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通过研究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我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劣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为广东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乃至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章将广东省放置于整个国际环境平台中,首先分析了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广东省承接产业国际转移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制造业、服务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及外资来源分布等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基于技术因素的国际贸易理论演进的梳理,并结合中国实际得出结论:技术水平落后导致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相对落后。提高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技术要素,要主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并借助对外贸易等渠道获取技术外溢来推动外贸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有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剖析,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新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主要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界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知识吸收和创新贯穿于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层面中,一个产业要获得较强的竞争力,根本手段就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并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看出我国税负的确偏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通过减税以增加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世界性的趋势。为适应国内外的形势,我国应加快税制改革,实施适度减税的政策,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以扩大内需,增加民间的投资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