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静  褚亿卿 《西部旅游》2023,(21):42-44
<正>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笔者聚焦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以及极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市场,充分挖掘乡村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展现乡村美景,阐述乡村故事,优化乡村场景,提升乡村旅居品质,旨在打造一个链接城市与乡村的线上线下互通的高品质旅居度假平台——“乡觉旅居生活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体验乡村,最终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从宾客角度来看,康养+是一种追求,智慧+是一种趋势,旅游+更是一种生活。三者融合,在宏观上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的融合发展,微观上可以优化宾客体验,带动旅游消费升级。基于重庆康养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重庆电子产业的优势,本文认为应该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重庆康养+智慧旅游。用城市带动乡村,以乡村促进城市,打造重庆康养+智慧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11,26(11):7-8
随着城市扩张和城乡统筹的开展,乡村旅游作为"统筹"的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级政府及民众对发展旅游热情不断升温,乡村观光、度假和节庆受到普遍追捧。与此同时,新的乡村旅游模式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4.
正一、度假乡居模式(一)核心理念形成淡江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的核心理念。通过乡村闲置农宅的统一改造统一收租,并进行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将村落打造成为有特色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围绕旅游要素塑造成以"淡"字为特色的乡村度假品牌。(二)村落特征1.村落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与传统旅游不同,度假乡居模式对于乡村区位交通的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5.
<正>全域旅游视角下,湖北宜昌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不仅为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微度假”的好去处,还大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文章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宜昌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宜昌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策略,以期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出去旅游的频率增加了,引发了一股乡村旅游热。将我国未来的旅游推向了村休闲、养生度假康体疗养等各类乡村旅游上。这有好的一方面,也就会有差的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速,农民参与度不高,导致乡村旅游整体布局散乱、经营模式单一化,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入"全域旅游"思维概念,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转型,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思维在乡村旅游中的深入和应用。本篇文章是以海口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现有的环境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海口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创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水景景观设计模式单一,缺乏人性化特色。本文着重强调对乡村旅游中水景由可视化到多感官体验式转变的可操作性研究,旨在以人的感知为出发点,增强人与水的互动体验,保护水体,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从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出发,打破水景单一可视化的现状,加入现代体验模式——交互体验,增强人与水的多感观交互体验,从而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柏力 《西部旅游》2023,(24):21-23
<正>乡村旅游是游客参与体验乡村生活、自然环境和农业活动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吸引更多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乡村,为乡村振兴创造有利条件。据此,文章围绕乡村振兴的宏大目标,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模式,并以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机制为前提,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成为了游客体验乡野生活与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广西乡村旅游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发展,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产品变现、乡村旅游用地、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分析了广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要坚持科学合理规划,深挖特色资源,走特色差异化之路;完善乡村旅游用地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精准市场定位,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创新营销策略;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旅游创新创业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竞争压力大等复杂社会问题。在都市生活的人们生活质量急速下降,他们迫切地想离开城市,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释放自己的身心压力。在这个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正在飞速发展阶段,对于西方社会乡村旅游的成功模式,可以选择借鉴,但不必要"照搬"。中国的乡村特色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人口的布局差异性很大,人们多居住在乡村,工作在城市,乡村是距离城市很近的、适宜居住的区域;中国乡村的人口多是老年人和儿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现代乡村旅游活动已经有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乡村旅游发展以"农家乐"经营为主,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外向型扩张个辐射,很难大规模拓展外地客源。传统的乡村观和乡村产业制约乡村的发展。加之近几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在城市生活除了工作的压力,还要面对污染的环境,人们心中渴望去乡村体验自在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引言在全世界,旅游业是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本文探讨"乡村旅游"的本质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一、乡村旅游的本质1844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了《旅行即生活》.他从哥本哈根城出发,遍游欧洲,脱离城市生活的疲惫与乏味.如今,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不菲的收入及信息社会的更多信息等因素都促使人们摆脱城市生活,强健体能,净化灵魂,与家人同乐,与朋友同欢.在清新山川,体验自然世界风貌,吸引着人们远离尘埃喧嚣的工业城市,旅游、娱乐和休闲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乡村游本质上是怀旧和回归到本初.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为了实现河北邢台太行山区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提升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质量,文章首先明确文化、旅游与体验的关系,然后挖掘邢台太行山区乡村的特色文化,最后从产品内容、技术形式、人居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邢台太行山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旅游有博览山川风物、休闲自在身心之用。随着中国旅游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正经历着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的转变,深度游、体验游日渐成为出行者旅游的首选。旅游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也使得不少外国游客越来越来热衷于到中国旅游,体验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享受地道的东方平民生活。而这一切只有深入到中国的普通百姓生活中去,到中小城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旅游度假越来越普及,人们在闲暇时间会选择出行愉悦身心。而开发乡村资源,进行旅游扶贫正是基于这一前提而出现的重要决策。旅游扶贫视角下,民宿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要实现长期发展,还需要相应的计划与引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带来,旅游体验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而在旅游结束后,如何让游客对这种体验有深刻和生动的记忆则是尚未被重视的问题,这种关于体验的记忆将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以及未来旅游地的选择决策.文章对在中国旅游情景下影响旅游体验记忆的因素进行探索,尝试去填补有关旅游体验记忆两要素再现性和生动性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通过对国内5大旅游城市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48份,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愉悦感、新奇感和参与感对旅游体验记忆的再现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愉悦感的影响最大,新奇感次之,参与感最小;只有特色化对旅游体验记忆的生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旅游体验记忆的再现性对生动性也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必虎认为度假旅游是在一地进行较少流动性的休养、娱乐和康养等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滨水度假、田园度假、山地度假、野营度假等形式.Leiper认为,度假旅游者主观上希望获得三方面的身心满足,第一是休息(身心恢复),第二是放松(减少紧张感),第三是娱乐(非惯常环境的新生活方式).现代的旅游也出现了对度假旅游的强烈需求,度假旅游的目的变得更为单纯,度假旅游者对于环境和旅游项目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休闲和观光旅游者,他们更需要在非惯常环境下的平和、宁静、舒心的意境,让身心真正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追求享受。因此,多种形式的享受活动陆续涌现。乡村旅游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兴起的生活休闲模式,群众走出城市,回归淳朴的乡村进行游玩,既能够放松身心,又能够身临大自然陶冶情操,是现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休闲形式。但是乡村旅游的另一种作用却并没有被深度挖掘,并且很少得到发挥。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的剖析,对乡村旅游教育功能进行挖掘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伴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政府政策性的大力支持,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和重视。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作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其不仅是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也使我国各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基于产权视角下,在概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产权结构形式,并着重从农户受益程度、社区发展程度以及就业机会程度三个重要方面比较了三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优劣势,以期为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降低不同产权结构对于其开发效果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