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李敏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2):62-6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农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一事一议"制度不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社会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事一议"制度规范了农村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财力物力.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后,提出了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的几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农业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现在农业税免征了,只剩下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两项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有利于纠正乡村强迫命令和保证对公共资源使用过程的全程监督管理,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而要办好公益事业,关键要管理好项目建设,规范项目的账务处理。筹资筹劳的项目过程和收支使用情况必须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的监督。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结果要定期张榜公布,以确保义务分摊公平合理,筹集的资金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7.
8.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运用群众智慧,实行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本文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甘肃省天祝县实施以来,天祝百姓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公共服务,加快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杨莉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3,(12)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并发布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重大惠民政策.这为我国面对形势复杂的国内外挑战奠定了基础.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进一步思考,为改善农民生活境况、提升广大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基层管理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产品效率与税收遵从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效率最大化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公共产品效率不仅关系到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纳税人权利受尊重和保护的程度、纳税人对政府的评价与信任等,最终将作用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决策。公共产品效率与税收遵从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国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3,39
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同时,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产品的大部分投向城市,形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这又表现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因此,作者提出了必须关注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公共品生产的市场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洪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4):22-2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政府的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品 ,弥补市场配置的缺陷。然而 ,政府提供并不等于政府生产 ,更不等于政府直接的垄断生产。中国公共品生产制度安排的主要缺陷是政府及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 ,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公共品生产领域存在种种制度壁垒和不公平竞争条件。中国加入WTO后 ,必须逐步向国外厂商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同时 ,公共品生产市场的对内开放也实属必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有序地向国内外开放公共品市场 ,实现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混合调节以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的职能互补和公平竞争 ,必须进行包括政府规制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公共投资和补贴制度、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制度等在内的全面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贾海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4-9
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对公益品和私益品的特性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偏好、福利二分、绩效衡量难易、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等角度考察政府行为的独特性.并以我国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为背景,分析了不同于西方代议制的政体下,在公共品导出机制中政府行为的复杂性,指出了制度上的缺陷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董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1):13-17
筹资机制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突破口,包括筹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个部分。筹资主体包括主导性主体(各级政府组成的"三层结构")、辅助性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和其他重要主体(国际组织);筹资客体包括核心客体(税收、公债和财政政策)和重要客体(收费、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筹资程序应当满足科学化和法治化两个标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的法律调整应当采用"四步骤"模式,在宪法、行政法规、专门性法律规范和特殊性法律规范四个层面构建筹资机制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公共品视角下的审计委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审计委托模式是造成“独立审计不独立”,进而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现代企业的“社会企业”特征,使会计报表及其审计信息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会计报表审计信息这一公共品私人供给模式的失败。公共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其公共供给模式较私人供给模式更有效率;税务机关作为特殊的公共部门,令其作为会计信息审计的委托人在独立性、激励和实践上更具优势。当然,会计报表审计的税务机关委托模式作为一个新的审计委托模式,其制度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税费是农村公共产品的总体补偿价格.作为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的理顺和价格的合理形成与制定,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农民福利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本文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切入点,从分析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和最终诱因出发,剖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弊端,指出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9.
义务制教育的公共产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贞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3
目前,我国将九年义务制教育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主要由地方财政提供资金,这种体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论据,论证应将义务制教育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财政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20.
Tax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A well known result in the tax competition literature is that tax rates are set too low in the Nash equilibrium to finance an efficient level of public consumption goods. In this model we introduc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in public goods provision and show that such spillovers reduce, and in the limiting case of perfect spillovers, eliminate tax competition. There is, however, always underprovision of the public good in equilibrium, since larger spillovers increase the problem of free riding. In an extension to the model, we demonstrate that congestion costs may result in overprovision of the public goo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