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从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可供性影响因素、可供性分析方法、供给安全保障战略与政策研究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可供性影响因素涵盖了地质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可供性分析方法则包括了Hubbert峰值模型、矿产资源可供性系统(现金流折现法)、系统动力学、CAC曲线等;供给安全保障战略与政策包括矿产资源分类管理、通过市场合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等。研究表明,未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构建矿产资源地质-经济-技术-环境可供性综合评价模型;加强具有共伴生特征的矿产资源可供性研究;将二次供给也纳入矿产资源可供性研究对象;完善提高矿产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的相关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期货市场在形成有序矿产品价格体系、减小国际价格波动影响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结合我国矿产资源期货市场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我国各个矿产资源期货品种市场发展的梳理,系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经济学是矿产资源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交叉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和定量性四大特点。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经济规律在矿产资源这一特殊范围内的表现。其任务是揭示这些规律的作用和机制,有效地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矿产资源。该学科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矿产资源开发物质代谢含义的基础上,从复杂性、可控性、连续性、差异性等方面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代谢的特征.认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可以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分析提供依据、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从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原则出发,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的账户体系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目的,从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基础、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体系与内容、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方法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提出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矿业活动服务的新的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国外对矿产资源的经济研究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其间随着对矿产资源稀缺性和相关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技术发展,已大致经历了矿产资源经济作用与价值、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和定价、矿产资源产权与管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进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矿产资源经济的各种研究基本都体现了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研究进展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研究方法和技术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运行过程,研究和探讨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并从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的生态经济园区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为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实行无偿使用政策,认为矿产资源没有价值,这加剧了资源供求矛盾,加速了资源的浪费和耗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改革现行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建立资本化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一、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前提1.矿产资源具有价值。(1)人类认识、勘探、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需要付出劳动。人类在认识矿产资源的有用性、研究其探测方法以及怎样才能创造利用它的条件等方面付出了劳动,这种劳动以及认识自然的前期劳动应构成矿产资源的价值实体。地质勘探者通过地质调查、地质普查和地质勘探等方式勘探矿产资源,以及国家各级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为保护和开发矿产资源进行的大量管理、维护、研究工作均需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这些都应构成矿产资源的价值实体。(2)矿产资源客体特征反映了它具备价值的前提。矿产资源客体特征是指矿产资源的有效性、稀缺性及其所有权的垄断性。矿产资源的有效性是指矿产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这本身就使它拥有了具备价值的前提。矿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矿产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会随着人类开发强度的加大而相应减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所有权的垄断性,即谁拥有稀缺的矿产资源,谁就拥有获得未来收益的权力,从这一点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辨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主题,首先,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随后,从两个方面将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阐述,最后,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以矿产开发为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区域矿产资源的竞争力强弱,直接决定本地区的矿业发展水平和矿产品供应能力。在给出矿产资源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全面分析影响地区矿产资源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素,建立了包含矿产资源禀赋、矿产资源开发、矿业市场发展、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支持五大评价系统、22项评价指标的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的分析、测算,构建了简便实用的分析评价模型,为开展地区矿产资源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现实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于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矿业资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讲,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学者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欠缺之处。以近10年来国内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从多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矿产资源开发会对环境产生压力,对环境压力的度量成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度量的重要方面。以石家庄经济学院都沁军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获第十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紧缺问题也日趋严重,资源的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矿产资源成本、价格、收益及资源经济指数的分析,对矿产资源紧缺问题的测评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从价格扭曲、产权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矿产资源相对紧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现代产权理论,从矿产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产权交易的条件与方式、产权交易的主体与价格的确定等方面分析了矿产资源资产产权交易问题。文中指出,由于矿产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其产权内容有别于企业国有资产;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说明矿产资源开发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总结世界各国政府对矿山环境的治理措施。在界定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内涵基础上,构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概念模型,指出研究环境问题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而环境压力研究是其核心所在。最后,指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的意义、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安徽省现有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入手,评析了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运行状况,指出矿产资源的管理成效显著,但管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认为现有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依据省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通过颁布相关规划有力地调控和引导着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现有政策对勘查融资、矿业权市场、矿产资源税费、企业技术变革、外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徽省矿产资源战略及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基本概况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格局构想 ,合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对策三个方面 ,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对于振兴西部经济以及迎接 2 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 ,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矿产资源经济综合评价是矿产资源经济学科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区域矿产资源经济综合评价的五大理论基础、四项基本原则、五类基本因素以及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并提出了区域矿产资源经济综合优度的概念,它是确定矿产资源优劣顺序和划分矿产资源优劣类型,以及进行矿业经济区划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迫切需要协调的问题。在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从总体上,仍然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缺失,历史包袱过重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论文提出从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标准,继续开展好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WTO ,经济全球化以及伴随而来的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 ,对我国矿业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 ,但我们也不是束手无策。文章对矿产资源全球化配置的由来、利弊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