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动力变化,并以美国北大西洋工业带的形成和衰退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的生命周期,指出产业集聚动力的变化推动产业集聚的产生、发展和衰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乳业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内乳业从饲草布局、奶牛养殖、原料乳加工、市场格局等迎来大发展的利好时机。产业集聚是当前乳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研究乳制品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文章利用1992-2017年中国省域乳制品产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乳制品安全等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乳制品企业、奶站、奶农等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增加了乳制品产业内各环节的关联性,显著增加区域经济的增长,提高乳制品产业竞争力,为乳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最后在微观层面,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乳制品产业集聚区、乳业振兴及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辐射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珍珠,这个象征美好、富于魅力的名字,与诸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诸暨十大块状经济,珍珠产业占据重要地位,2000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突破10万亩,珍珠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珍珠市场成交额突破10亿元,市场份额约占全国的60%、香港的70%。诸暨成了闻名遐迩的一方珠光宝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珍珠之乡”。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针对一些研究从劳动力要素拥挤得出包括木材加工业在内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过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从单要素投入和多要素投入对比分析了木材加工业的生产效率。对比结果显示:(1)若只考虑劳动力要素,木材加工业的确表现出集聚过度症状——劳动边际产出下降;(2)若考虑资本、中间投入品、劳动力等更多要素投入,则可发现在目前的集聚水平下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文章认为,劳动力要素拥挤的表象掩盖了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规模经济区间的事实,而这又恰恰是企业集聚不愿转移的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变以行政手段推进产业转移,代之以通过集聚实现木材加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莞作为一个被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国际都市环绕的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产业布局上与广深港形成协同互补。因此,研究东莞市的产业集聚水平,对东莞市未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区位熵和赫芬达尔指数对东莞市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研究东莞市主要工业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分析东莞市六大片区产业集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部分行业在四个关键年份的集聚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制造业仍然是东莞的优势产业,并且第三产业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最后,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东莞未来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统计方法衡量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运用经济理论寻找影响我国食品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食品行业Panel数据对上述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3-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均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基期水平、要素投入、行业规模效应、产业关联、空间外溢性、交通运输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食品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小城镇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走向产业集聚的小城镇进行分析,研究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为走向产业集聚的小城镇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斑鱼繁育技术的突破、消费市场的开拓,作为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主角之一的石斑鱼近些年养殖产量日益增长。研究其产业发展规律,有助于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我国石斑鱼养殖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2007-2016年沿海地区石斑鱼养殖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石斑鱼养殖业在南方沿海省份地区表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虽然北方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但随着工厂化养殖等现代养殖技术的进步,天津等地呈现扬升态势。鉴于天津等地开辟石斑鱼供给市场可减少南鱼北运的成本。因此,北方应加大石斑鱼养殖的投入力度,发挥石斑鱼市场结构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金融集聚效应的专门研究是一个新的话题,当前金融业空间集聚的趋势日益凸显,并通过集聚效应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相关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这使得有必要对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集聚式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文章运用产业集聚的区位商指数法和产业集聚指数法对我国蚕桑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聚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蚕桑产业存在产业集聚,且经过20年的发展,集聚区域数量不断增多,产业集聚强度不断增强;同时产业集聚中心区已经随着蚕桑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基于上述结论对我国蚕桑产业集聚现状提出因地制宜、加快西部茧丝绸工业的配套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呈现集聚态势,而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以及棉麻、木材、烟叶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分布较为分散,向产地集中的趋势不明显;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加工、茶叶加工、蛋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棉麻加工、橡胶制品产业集聚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3~2007年度的数据,分析了广西林业第一、二、三产业动态的E(G)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集聚指数分别为-0.0607、0.0338和0.0896,对应为无集聚、中度集聚和高度集聚,同年其产业竞争力水平升至全国第4名。综合评价了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弹性模型论证了产业集聚与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关系程度,探讨了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不变系数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了2000~2009年间木材资源、市场规模、劳动力市场、市场化程度、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对中国锯材、木片加工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锯材、木片加工业主要受市场规模和本地用材林资源的影响,用材林资源的影响有不断减弱的趋势,行业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由正转为负,铁路交通设施密度的影响也由正向作用转变为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运用产业集聚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理论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产业集聚的优势在于把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判断畜牧产业及内部行业集聚时空特征、分析集聚影响因素,对于优化畜牧产业内部各行业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畜牧产业产值、要素投入及相关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判断中国畜牧产业及内部行业集聚时空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GMM从横、纵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畜牧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1)中国畜牧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在“上升—下降—上升”中呈现“高—高”“低—低”两极分化结构;“北高南低”“西强东弱”的“连片化”空间格局中呈现“梯度化”特征。(2)草食型家畜行业集聚在“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中马太效应明显,其空间集聚效应强于耗粮型畜禽行业;耗粮型畜禽行业集聚空间分布呈由东南非沿海地区向西北递减、中部向东北和西南递增的特征。(3)中国畜牧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中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投入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产业关联影响力度不足。[结论]各地区应继续因地制宜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大技术推动、人才支持,积极延长产业链,促进畜牧产业由集聚式发展到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光电子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建"光谷",建"光产业基地",抢占光电子产业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大连市光电子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分析大连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光电子产业集聚的目标和重点,并提出加速大连光电子产业资源集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产业集聚区大多位于东部区域,其产业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西部区域,情况是截然相反的,相对落后。实施地区平衡计划,需将各种原因划入研究的范围,研究产业聚集度的相应走向,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扩展力,帮助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