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阅读     
《中国合作经济》2007,(1):63-63
《城郊农村如何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往往采用不同的形式,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较为普遍,即政府和微观主体轮流充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第一集团。在综合原有制度变迁模式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主体转换假说,并对影响主体转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转换时机的选择和转换失败的后果进行了理论性论述,这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阶段,大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涌现出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组织载体,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其立法是规范这一新兴组织形式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实现国家对其保护和支持的需要。但遗憾的是,尽管对合作经济立法的酝酿准备工作已进行了多年,相关法律、法规还是没有出台,现有的法律制度设计明显滞后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而据CAPAC(合作社发展促进委员会)信息库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了有关合作社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包方组织,即普遍存在的村或组的集体经济组织。它具有社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应该称它为社区合作社。它是经过改革形成的新型社区合作社。它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含供销、信用、消费、手工业、蔬菜、果品、家畜、家禽、渔业、林业、农机等合作社)一起构成农村合作经济的总体。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近年来,全市各级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发展边提高”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合作的理念引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1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566个,占62%;专业协会952个,占38%。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员10.05万人,带动农户35.9万户。按组建类型分为专业大户(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依托型、村委(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型、农业技术部门(机构)引导型、基层供销社兴办型和农民自发组织型六大类,效果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生成了一批被称为合作经济的组织,城市在传统集体经济不断改革的基础上生成了一批被称为新型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7.
何文 《广西经济》2006,(3):48-49
一、科技创新对梧州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一)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方面,围绕服务“三农”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目前梧州市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各县均建有科技信息中心、星火学校、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乡(镇),部分乡镇开设了星火课堂,苍梧县还建立实用技术配送:示范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8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2个,现有会员79763人,占总农户数的17.5%,辐射带动农户272450户,占总农户数的59.7%。此外,梧州市还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新体系,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已下派三批共259名科技特派员到村、户、基地,直接为农民解决种养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制度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更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变量。所谓制度,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是一系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网络。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正式制度包括政治(及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合约。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开始出现。这标志着农业合作制在中国的重建(有关论述见《重建合作》,陈大斌著,新华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评析农村新合作组织与合作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提倡要建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中国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依照自愿加入、自由退出、民主管理、盈余按社员惠顾额返还的原则,按照一定章程成立和登记注册,进行共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目前,我国要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范围要广,既要包括社区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行业)协会、以及各类经济联合等组织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组织制度的改革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以福建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对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构建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制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弱点。文章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以河北省青县利财蔬菜合作社为例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业产业组织不仅能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改善农民的处境,而且能推动农村的发展。因此各种类型农业组织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学者扬欢进和杨洪进(1998)、周立群和曹利群(2001)、罗必良(2002)等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经济或产业组织多局限于从交易费用、契约等角度在微观层面研究农业产业组织.本文拟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初步研究农业产业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集体合作经济改革发展中,集体合作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中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界定和确认(以下简称“确权”),不仅关系到集体合作组织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集体产权的界定,也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这是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农村合作组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当前其在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措施。未来中国的农村合作组织将沿着更加专业化、更加独立化、更加法制化、更加小型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制度结构、制度变迁方式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张润君(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兰州,730070)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从人民公社领导下的生产队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到农业产业化,最后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阅读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王景新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2005年1月定价:25元本书论述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特点,并且分类考察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各类经济联合体等的组织模式、制度建设、运  相似文献   

18.
徐健 《北方经济》2006,(3):33-3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卢妍妍 《北方经济》2007,(12):24-26
奶业合作组织是促进奶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它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节约交易成本的收益、规模经济收益、技术进步收益、减少不确定性及规避市场风险的和维护经济地位的收益,而其成本则包括启动成本、摩擦成本和运行成本。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制度的变迁才会发生。因此,只有不断降低奶业合作组织的预期成本,真正实现制度收益,才有助于奶业合作组织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合作基金会若干问题探讨李文斌农村合作基金会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现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村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成因1.双层经营体制资金循环的内在要求合作基金会是由乡(镇)、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按照自愿互利,互通有无,有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