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的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利益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市场主体的利益冲突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利益诉求数量和程度大幅提高,经济诉求的渴望加剧,政治诉求和社会诉求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提出农村市场主体的利益实现途径,包括倡导并推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并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利益保护和冲突管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群体性事件高发,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的实质,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是群际利益差异。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群际间贫富悬殊是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促进社会公平上狠下功夫之外,还需推动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升和国家治理的制度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农民的话语权处于一种很不充分的状态,远不能满足农民利益表达和诉求的需要。因此,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重新构建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具体地说,应当努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体制内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疏通制度内利益诉  相似文献   

5.
在体制转轨期,市场化资源配置使农村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加剧,甚至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利益冲突。在利益分化和冲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受损最为严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开端的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强化利益协调,理顺农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农村社会中日益严重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的公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相关利益未能得到合理补偿,他们大多数人失地后进而成为“失业”者,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申山  邢娟 《农业经济》2007,(12):42-43
该文从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道路之争、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失衡严重和农村各种教育相对落后等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实施多元化集约型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建立健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调节机制,加强农村教育,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解决对策。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常态的利益表迭是农民维护和增进自已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囿于自身条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民出现非常态的利益表达--冷漠与过于热忱.非常态的利益表达不仅影响着农民利益的获取,也影响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以新的理论税角探讨非常态种益表达的行动逻辑是解决农民利益表达困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是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本文梳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整个流程,注重从事件发生前期环节进行剖析事件触发的机理。当风险源形成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在偶然性的触发事件影响下演变为暴力性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基层组织和事件当事人是信息对称,即完全契约情况下,通过完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使弱势群体能够进行利益诉求,则能有效缓释和消解社会张力,避免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形成集体谈判能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鉴于目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性空间不足,政府应更新观念,放松管制,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改善农村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是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终级目标.本文旨在结合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一些策略,以期更加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实现其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因农民缺乏自己的利益偏好表达而导致供给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激发公民意识和强化公民责任,是农民公共选择的路径基础;而基于村民自治基础上的利益表达和公民参与,建立各种农民组织,是公共选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间,农村人口发展态势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移民潮”催生了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地区分布不均匀,且发展趋势也相对复杂,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亲监护、隔辈监护、亲戚或朋辈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其每种监护类型均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利弊.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结构,厘清其动态框架与监护类型的利弊,将有助于化解该群体的利益补偿和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民自治价值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村民自治的科学内涵为逻辑起点,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论证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代价值.即村民自治构建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机制,创设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新的游戏规则和操作程序,确立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新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当代中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新的逻辑生长点,从而阐明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村民自治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是不争的事实.城乡统筹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应当建立起一套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以防止侵农害农的事情发生.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民利益产生机制、农民利益分配机制、农民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的改变,以及传统村落文化的衰落,加剧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而这也是现阶段人们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过程中的需要破解的一个现实问题。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现阶段要考察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识别其可能遭遇的困境和难点,这些困境可能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也可能是外部因素影响所致。为改善这一现状,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能力,外界的环境支持尤为重要,如帮助农村弱势群体链接资源、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等,为农村弱势群体潜能挖掘和自我提升助力。  相似文献   

17.
偏离如何趋向耦合:土地纠纷化解中的利益协调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纠纷问题目前较为突出.中国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土地纠纷特点和新问题是过去隐性化的人地耦合与偏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当代被激化与显性化.文章从人地关系出发,立足于土地系统的实际,从利益协调与利益表达的角度,探究了土地纠纷的化解,并探讨了应对当前土地权属纠纷的具体的利益主体协调机制与利益表达机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新模式,并为农村居民释放数字红利。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数字技术在嵌入农村社会过程中也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数字技术相关领域的利益分化。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是在数字技术与乡土文化结合失衡、数字包容的不当配置与双重弱势、数字空间话语权失衡与边缘化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因此,需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为引领、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为抓手、以制度建设和增权赋能为手段的乡村数字弱势群体帮扶机制,从而实现乡村数字红利的普惠效应,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表达利益诉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民利益表达不畅的首要原因是利益表达起点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提出了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事前表达与事后表达的有机融合,表达主体和表达客体的双向培育。  相似文献   

20.
农地征用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征用与农村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而这些负相关又主要表现为农地征用导致的失业、失权、失利等方面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解决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则应从理顺农地产权关系、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