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肯定律揭示了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文选取1991年-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动进行考察,发现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于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并考虑到行业不同,试图建立修正的奥肯定律模型,发现这些形式均无法反映中国经济运行模式。然后,本文通过建立区制相依(regime-dependent)的模型解释我国长期以来对奥肯定律的偏离,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存在非线性的表现形式。最后,本文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提出的政策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肯定律阐明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的关系。本文以2000-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中国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然后,本文分析了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就业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单边下滑,就业人数增长速度也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从登记计失业率这一指标看,它与经济增长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失业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笔者在此试就失业的经济规律浅析其解决的根本途径。-。经济增长与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就会出现真实失业率上升的趋势,因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实际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经济学的一个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升高。”这种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一种经验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相似文献   

7.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9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比较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原因是什么?可不可能存在另外某种形式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但与劳动力转移速度显著相关。因此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奥肯定律"揭示,要想提升就业,可以考虑经济增长路径.然而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似乎没有使就业情况得到改善.除了国家公布的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与经济正相关,大量文献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低度负相关(刘渝琳,2005),不相关(姜巍、刘石成2005),甚至存在悖论(邹薇、2003).  相似文献   

9.
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1985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为238.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8%。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1990~1996年分别为2.3%,2.3%,2.3%,2.6%,2.8%,2.9%,3.0%,至1997年6月底,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已达578万人,登记失业率上升到3.1%。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大量非登记失业的存在,实际失业率会远大于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自适应预期模型的方法研究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文中假设社会经济主体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是非完全理性的,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的形成符合自适应过程,即预期失业率等于上一期预期失业率与上一期预测偏差的加权平均数。由于中国数据的收集渠道限制,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代替失业率,以CPI增长率代表通货膨胀率。假设通货膨胀率受到预期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而预期失业率是预期预期经济景气程度的反映,因此通货膨胀率受到预期失业率的影响。通过自适应预期模型的方法估计出预期失业率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大小,用工具变量法缓解了滞后期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估计出了预期失业率对通胀率的影响。证明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城乡二元经济而且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中国是存在的,证实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基本由市场来调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价格水平波动之间存在非常相近的共同变化趋势。本文以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为理论依据,采用具有区制转移的状态空间模型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我们首先估计出了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然后依据通货膨胀预期误差和产出缺口的关系来描述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特征。本文发现中国“产出-价格”关系具有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性质,经济增长率体现出高波动区制和低波动区制,通货膨胀预期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适应性预期形态。  相似文献   

12.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文章基于江苏省物价水平的自相关性,建立了滞后一期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使用江苏1987-2011年的CPI数据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实证测算了江苏省物价水平、失业率以及物价水平预期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检验。通过研究发现,在江苏省物价水平上升1%时,在保持物价水平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失业率可下降0.532%,失业率对当期物价水平的影响度为74%,物价水平预期对当期物价水平的影响度为26%。因此,江苏省政府部门应当在控制失业率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物价与失业保持适度均衡。  相似文献   

13.
失业率     
晓扬 《浙江经济》2009,(3):48-48
已经没有人会怀疑2009年中国将面临的就业压力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月20日公布2008年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失业率大概是9.4%。有读者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偏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目前我国政府发布的失业率数据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其定义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和的比值.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在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5.
数据     
《浙江经济》2009,(1):8-8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这一数据,比政府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的统计数据多出两倍。  相似文献   

16.
一、失业的测度1、失业的测度方法。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并公开发布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者人数。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不存在失业问题,只讲待业问题。由于对失业问题的认识时间不长,致使目前我国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许多不甚完备之处。在1995年以前,我国失业统计方法主要是政府劳动部门的失业登记统计。由于有城镇户口的限制,许多城镇经济活动人口被排斥在登记大门之外,而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季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城乡登记失业率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城乡登记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国际原油价格是我国城乡登记失业率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城镇失业率“数字打架”不实数据会误导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城镇失业率五花八门的数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起了来自决策层的重视。 9.4%和4.6%从何而来 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而3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潜在GDP与景气波动、通货膨胀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中国的潜在 GDP,并用潜在 GDP计算 GDP偏移率 ,GDP偏移率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中国的 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并且这种相关关系比较稳定。本文还利用 GDP偏移率来刻画中国 1 980年以来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中国经济曾出现过高物价高增长、低物价低增长的状态 ,未出现过低物价高增长的情形。中国的 GDP偏移率在 1 997至 2 0 0 1年呈现较大的负数 ,即实际产出在低于其潜在水平的轨道上运行 ,表明全社会的生产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出现了资源闲置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今年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中国目前有农民工2.5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