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实现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的有机融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旅游经济收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全域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生态化开发、优化游客体验、多元产品融合等手段,带动乡村旅游的有序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节假日休闲的首选项目活动。各大旅行社和旅游团队建立起来,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来旅行社咨询、报名旅游,旅行社开始进行详细的旅游规划。旅游产品规划也是旅游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将简要分析旅游规划中的旅游产品规划。  相似文献   

3.
论旅游权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权利是旅游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旅游权利主张有其深层的哲学背景和典章依据,迄今为止的旅游权利主张主要包括自由旅行权、带薪休假权和友善接待权,这些主张对于确立旅游正当、促进旅游公平和强化旅游责任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过度依赖和强调旅游权利也将使旅游权利自身陷入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4.
工业旅游是旅游产品的一个新形势,它既能使本地品牌被更多人知晓,也可以利用技术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爱好者。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工业旅游开始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学术界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颇多,但大多都不深入,仍浮于表面。在全域旅游的框架被提出后,如何将工业旅游融入全域旅游中,使本地区资源要素得到合理的利用更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规范旅游市场 发展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 ,进入小康社会 ,旅游业也应运而生。过去 ,旅游被认为是奢侈 ;而现在它是解决温饱、满足生存后的应有享受 ,并将随着经济增长而持续发展。旅游是食、衣、住、行等生活必需之外 ,消费结构变化的一个新生长点 ,表现为人民不仅有了余钱 ,还有了余暇 ,都是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征象。过去 ,更多的是海外人士来华旅游 ;现在 ,中国人出境旅游也日益增多。至于国内旅游 ,更是方兴未艾 ,高潮迭起 ,包含了观光、度假、疗养、会展旅游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因势利导地推进旅游产业化 ,被列入现实的议事日程。有人提问 :旅游…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娱乐形式也逐渐丰富,出境旅游成为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的娱乐选择。庞大的中国游客群体不但拉动了旅游地的经济,还由此拉动了国外对旅游汉语的需求。同时,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为了能够顺利的在中国旅游,不少外国游客也选择学习一些汉语。在此背景下,旅游汉语蓬勃发展,各类旅游汉语教材也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旅游汉语教材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旅游汉语教材的特点、旅游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旅游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旅游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之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有人有钱无闲,有人有闲无钱,如何去旅游?旅游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公费旅游是否仍将大行其道?随团旅游能否让我们玩得尽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全域旅游兴起的大背景下,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推进。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我们试将全域旅游的研究目光投向"偏僻"乡村的旅游扶贫上,对全域旅游语境下偏僻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及意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旅游应用文是应用文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应用文体。研究旅游应用文不仅对发展实用写作学科有一定意义,而且对新兴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将有很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旅游应用文更应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旅游应用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北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其旅游格局也将进行全面提高。审批后的江北新区,将重点打造旅游项目,将吸引南京本地乃全国各地的客人。有山、有水、有温泉……江北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部门也将打造出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供游客自由选择。今后到江北旅游,游客不用担心地方太大,不知从何处落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旅游线路。据南京市旅游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江北新区的旅游资源将进行整合、利用、放大和品牌化。也就是说,要将江北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进行整合。而整个江北新区大学生占有很大比例,是发展的好机会,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江北新区的旅游发展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1.
正全域旅游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已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线。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也将2018年确定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一、全域旅游的内涵全域旅游是指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或主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旅游行业是对自然环境的开发,而开发过程中的规划问题,旅游地的承载能力,游客的素质行为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旅游行业是第三产业,旅游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人和自然紧张的关系,但是人们也必须提升对旅游地生态保护的重视,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使用,使旅游经济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面向世界 开展地质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瞩目全球,世界旅游事业仍将持续发展,且速度惊人。据预测,本世纪末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最大产业,其产值将由现在的第3位跃居冠首。旅游事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旅游形式和内容的多层次、多样化。由于文化教育的普及提高,科学旅游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作为科学旅游的重要组成部份,地质旅游有广阔的市场和不可忽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研究中,遗产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分支,而且近几年来也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趋势。遗产旅游是将一些历史文物古迹作为吸引旅客的主要资源,它也是推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遗产旅游的发展问题是旅游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西安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发展的理论,对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休闲娱乐业,创造旅游吸引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少和 《旅游学刊》2006,21(12):7-9
从大众旅游到大众休闲无疑是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异地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性的旅游方式将成为旅游主流,这不仅是观光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事务旅游(事务性旅游,如会议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局限的积极突破,度假旅游以及包括体育旅游、保健旅游、文化旅游、野营旅游、博彩旅游、探险旅游等在内的专项旅游会成为人们周末短途旅游、带薪休假长途旅游的首选;另一方面,就地休闲娱乐作为一种休闲性的生活方式,也将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须,社区休闲体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将会改变人们的每天、每周单调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汽车爱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表达对知识的崇敬外,大概也是对旅游的最好注脚。漫步于无限风光之中,徜徉在大干世界之上,古人的旅游更多的表现在自我逍遥、斩获风物,那时候,旅游不过还处于初级水平。而如今,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对于许多人而言已不再奢侈,开始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无疑也为旅游插上了加速的翅膀。因为汽车,人们出行的脚步加快了;因为汽车,大家旅游的质量提高了,并且渐渐开始向往更远的地方。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奉上全新打造的栏目——《汽车爱旅游》,我们将与您相约,借汽车帆行旅游船,通过对各种车型的精心品鉴,为您的出行以及旅游生活提供参考。我们的追求就是这样简单——呈现别样的汽车意境,引申更加精彩的旅游生活!还等什么,开始这个美妙的约会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域旅游的视野之下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全域旅游的视野之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大地区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当地产业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所以本文将在全域旅游的视野之下展开对于广西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希望能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特色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有特色的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缺乏特色的旅游是低层次的旅游。不少旅游界的有识之士指出,特色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旅游业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吸引旅游者、繁荣旅游事业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的旅游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葆嘉 《旅游学刊》2008,23(2):12-17
本文内容将包括:我的旅游现象基本观点,我国旅游学术的困惑,旅游学科建设问题,旅游现象的基础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进乡村,体验清新的空气、独特的山水及淳朴的风土人情,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出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2月,长阳县入选国家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可预见,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头戏,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将引领全域旅游实现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