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当互联网要素碰撞金融核心功能时,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与金融产业融合的新生事物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衍生出六种模式,包括在线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P2P贷款、众筹模式、在线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互联网化,这些模式持续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端业务,短期内使得银行承受更多压力.银行业不能继续依赖传统的通道发展自身,而要主动创造价值,大数据金融是其未来转型的出路.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将会形成共生竞合的产业新生态并携手走向“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生五大因素.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产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及如何在这一轮互联网金融热中占领高地,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拓展盈利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不能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虽然政府已经把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仍难以解决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P2P、众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和电商小贷5种模式,具有成本低、体验好和基于大数据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农村人口的金融参与度,降低了民众理财的门槛,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题,有力推动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6月“阿里金融·余额宝”上线以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由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理念可以很好地解决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因此,它刚一出现就凭借其高效的金融功能运行速率和完美的金融服务结构性匹配迅速占领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随着互金协会成立、互金监管落地以及行业洗牌加剧,互联网金融在野蛮生长过后会逐渐步入理性增长期.未来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呈现多种发展新趋势.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掌握发展先机,将会决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正逐渐改变着金融业的行业格局.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带来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风险.针对这一背景,深入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思考如何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系统,防范化解技术风险和金融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普惠服务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些固有矛盾是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关键.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为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破解农村金融难题、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要从困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矛盾入手,分析农村金融的体制性弊端,并着重从金融覆盖率、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与信用环境等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解决农村金融固有问题的作用机制,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以其自身的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传统银行业,为我国加快传统银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动力.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征信.对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内涵、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隐私保护、互联网金融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信息共享、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用评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课题是要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前瞻性地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并对如何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征信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吸收互联网的效率优势,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和跨业界性,对传统金融产品的互联网潜力进行全面挖掘,并根据实际情况,衍生出形式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从法律层面上来看,互联网金融在法律监督规制和管理规制上,存在着一定的监管盲区.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在互联网金融的合法性、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制度上,都未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和条款解释,使互联网金融暴露出多个方面的法制盲点.针对这种现状,应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已出现的类型、业务现状和法制实情,进行深层次的风险分析和体制剖析,为互联网金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提出法制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