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市场利率和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和市场利率较好的解释了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一定放大作用,但影子银行规模并不影响市场利率。基于研究结论,本课题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对影子银行加强约束的同时,亦需完善相关制度,鼓励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SVAR模型对2002至2012期间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调控效果均显著.在不同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工具对融资规模的调控力度呈现非对称性,在社会融资规模波动较大时作用力度更大.货币政策应根据社会融资规模波动的不同区间灵活运用,以达到最合适的调节强度和最优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基于2004—2014年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变化,本文采用非线性MS-VAR模型将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状况分为“平稳增长”和“高速增长”两个区制,分析两个区制下影子银行的变化特征。选取货币供应量、影子银行规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基准利率的相关数据,考察影子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子银行发展的不同状态下,货币政策工具在调节货币供应量时存在着非对称效应;在影子银行高速增长的状态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均低于平稳增长状态下的有效性,并且,公开市场操作在影子银行高速增长状态下失效。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小微企业融资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子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并为其提供应急性资金,能部分弥补宏观调控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而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功能,抑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向银行融资的难度.同时,银行短期贷款利率上升,将在短期内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长期将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1991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具体论述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与欧美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的主导发展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属于信贷主导发展模式,通过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和银行稳定等行为来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已经造成不小冲击,影响也已大大超过通货膨胀、银行自身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维持影子银行的稳定性是加强和完善中国金融行业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通过信贷市场搜寻与匹配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影子银行的NKDSGE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了影子银行对于我国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外生冲击的动态响应表明,影子银行通过信贷渠道扩大了积极的技术冲击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降低了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在此基础上,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指出,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宏观经济波动增大,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因此,基于社会福利的角度,政府应该积极对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监管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融资规模于2011年成为中国新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其可控性一直没有得到有力证实.利率作为央行宏观调控手段,在宏观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中发现,理论上三个层次利率能够对融资规模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实际中,三层次利率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控制能力有限.结合中国政策实际提出有关提高融资规模可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影子银行涵盖了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的其他表外贷款类的业务、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融资等。根据这个界定,粗略估计了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问题,以及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A市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地方法人银行的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定向降准、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不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涉农和普惠小微领域信贷的动态影响进行验证,实证分析了相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的传导效果差异。研究发现:一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加大涉农和普惠小微等领域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成效;二是支农支小和定向降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不尽相同,各有优劣;三是农商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有效性总体上优于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12.
摘要:立足于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基于2002—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子银行资金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归纳等方法,探析影子银行风险所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金融创新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引导民间金融阳光透明化,并健全征信体制,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全样本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与A股市场波动存在相关性,残差Bootstrap窗口滚动检验发现其相关性存在结构突变,进一步利用小波相关系数和相位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与A股市场波动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中短期,二者变动具有同向性,主要表现在2003—2008年和2008—2011年两个时期的同时扩张,并存在彼此领先对方的情况,说明资金的成本性决定了其逐利性。在当前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对货币政策进行边际放松以对冲金融压力和风险,并对影子银行进行宏观审慎管理以在繁荣经济的同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上日益增多的闲置资金对高收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但由于其利率较高、杠杆率较高及监管空白等原因,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着很大风险。要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增强影子银行相关产品透明度,削除利率双轨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充足使得票据融资量上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票据融资的快速增长反映了银行的慎贷心理,在资金充裕和优质项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低风险、流动性较好的票据融资来扩张信贷.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票据融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监管准入标准日益严苛,部分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低、难以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纷纷转向信托、基金、保险等影子银行机构或向银行的"影子业务"寻求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的融资呈现高增长的态势,通过建立市场内外部横向与纵向规制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合规""合法"地向影子银行融资,抑制其固有的风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对当下我国面临城镇化新一轮建设的重要支持。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融资的监管模式,也是我国建立资本创新体制并发展金融创新市场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侵蚀了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的领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本文对中国的影子银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类影子银行的沿革、结构和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基本思路,提出基于审计视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拓宽了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也带来了相关系统性风险。本文从融资市场各参与方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2~2014年数据,估计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SVAR和DCC-MVGARCH等模型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指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应对于影子银行宏观盯住、微观微调的同时,着力进行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