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相对于相机抉择的制度优势,以及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国家成功的货币政策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鉴于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价格稳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以及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我国的货币政策改革可以借鉴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国家的经验,由货币供应量目标向有弹性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2.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及中国货币状况指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重点研究浮动汇率制度选择下的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 ,汇率制度均是独立浮动汇率制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是钉住货币总量目标或其他货币规划。借鉴浮动汇率制下普遍采用的货币状况指数 ( MCI) ,我们建立了中国的货币状况指数 ,除考虑利率、汇率因素外 ,还考虑了货币供应量指标。计量结果表明 :目前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是相机抉择行为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货币政策实践开始出现新变化,很多国家相继宣布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和效果受到广泛争议。本文在介绍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实施的前提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一些国家陆续放弃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而采取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央行操作技能、制度保障体系、市场传导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四个方面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已基本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中央银行应尽快实现由当前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通货膨胀目标成为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本文试图从一个简单的通货膨胀目标模型对该理论的主要框架和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并探讨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实施,总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国外不少学者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从影响一国通货膨胀目标制决策的因素以及支持和反对通货膨胀目标制3个角度对目前的实证研究状况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8.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元悖论”从宏观上揭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是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工具。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其弊端日益凸现,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势在必行。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只能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完全、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政策声誉:跨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南开经济研究》2006,85(5):64-71,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被认为是极具透明性、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本文验证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助于建立货币政策声誉,构建一个基于信息不完全基础上的动态预期形成模型,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否引起结构性变化的七个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政策声誉的建立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时间越长,该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越有效。  相似文献   

10.
巴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实施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但是高通胀并没有换来持续的增长和发展,通货膨胀目标制伴随开放经济条件,货币政策的效果有所弱化,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文章以巴西通货膨胀的这一经济现象为线索,对巴西的货币政策做一梳理和评价,并期望对新兴市场国家能有一个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来,理论界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讨论较多。一般而言,由于在钉住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具有运用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维护钉住汇率的义务,所以如果货币当局采用增减储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护钉住汇率或管理汇率浮动,那么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就有可能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12.
任哲 《特区经济》2008,(12):80-81
货币政策名义锚作为保证国内货币价值长期稳定的约束机制,对于货币当局建立货币政策信誉、抑制通货膨胀和解决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三种主要的名义锚,即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及它们在中国运用所面临的约束。最后就目前高通货膨胀背景下盯住一篮子物品名义锚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文章从理论阐释了通胀目标制的功能机理,运用48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通胀目标制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锚住通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稳定产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这一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的我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与模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权重保守的中央银行框架下,讨论了中央银行目标透明度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模糊一方面可以导致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降低社会福利;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产出,提高社会福利。当中央银行比较保守时,后一种效应占优于前一种效应,货币政策的适度不透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我们的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控制比较成功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其中央银行通常被允许保持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其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而许多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如以色列、英国、加拿大和瑞典等,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坚持非常公开、透明的货币政策。另外,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尽管中国当前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上还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但近年来在透明度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人民银行近年来非常重视通货膨胀控制,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权重保守”的中央银行,因此适度货币政策模糊性的引入可能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考虑IS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泰勒规则等理论模型系统的内生性结构基础上,利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捕捉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胀与汇率反应的时变特征,检验实际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进入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引入汇率因素或引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泰勒规则,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引入泰勒规则使得货币政策钉住通胀目标参数与钉住产出缺口参数均得到更为显著的改善,更符合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际。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正由"相机选择型"向"规则型"利率调控模式转变,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也逐渐向产出缺口与通胀率目标及人民币汇率稳定目标转变,具体而言,货币政策对通胀与产出的调整仅表现为先递增后递减的短期正向效应,且2006年第3季度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通胀治理偏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在2001年之前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短期负向效应,而后影响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考虑IS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泰勒规则等理论模型系统的内生性结构基础上,利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捕捉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胀与汇率反应的时变特征,检验实际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进入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引入汇率因素或引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泰勒规则,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引入泰勒规则使得货币政策钉住通胀目标参数与钉住产出缺口参数均得到更为显著的改善,更符合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际。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正由"相机选择型"向"规则型"利率调控模式转变,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也逐渐向产出缺口与通胀率目标及人民币汇率稳定目标转变,具体而言,货币政策对通胀与产出的调整仅表现为先递增后递减的短期正向效应,且2006年第3季度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通胀治理偏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在2001年之前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短期负向效应,而后影响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政策信誉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近年来备受推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都实施了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改革。本文依据不同的方法测算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加强与政策信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入手.阐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的实践特点。针对我国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对我国目前是否应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适用性分析.提出了虽然短期之内我国暂不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但从长期来看仍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货币当局的政策可信度对真实经济波动冲击的辩证关系.认为,在货币当局选择的是以货币总量等而非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的非通货膨胀目标制条件下,公众对其货币政策可信度必将下降,真实经济受其拖累,加大产出缺口的波动.要破除这个困境,需要改变原先货币当局自身的多目标、易变动的政策策略.确立较低的通货膨胀目标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货币政策信任度,使经济朝着目标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再度迎来CPI的2时代,证明在2012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开始回落。然而由于短期的季节性原因和长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制约,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着高通货膨胀预期。我国应该抓住此次通货膨胀走低的机会,同时也要审慎考虑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与时俱进,根据上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审时度势,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重点。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配合适度的通货膨胀容忍度,采取调控存款准备金率、改革利率制度、优化信贷支持结构等措施,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