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文 《山西农经》2024,(1):192-194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失,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纷纷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但目前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提出需要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的独立发展模式,将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进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调查发现,蒙自市鸣鹫镇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定位不清晰、资源整合不充分、优势项目不突出,导致其乡村建设缺乏特色、农业发展散乱不统一、旅游规划不合理、各乡村发展不平衡。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鸣鹫镇农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岩 《农业经济》2023,(10):142-144
2023年“一号文件”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做出了新的部署,文件中提出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两大重点工作都涉及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内容。推动实现新时代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传承和发展农业文化,推动三产融合,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缺失,乡村文旅用地矛盾较为集中,农文旅产业融合度较低,传统农业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够等系列问题,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区位和复杂的文化,是国家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文旅融合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应当持续从植根农文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强化配套功能,构建一体化服务;多方联合发力,增强保障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做好营销宣传方面展开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陕西佛坪县立足优质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以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塑造乡村文化品牌为目标,连点成片,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推动农文旅产业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形成了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业体验、民宿度假等多种业态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总结广东省和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优秀经验,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以乡村旅游为纽带,聚焦特色产业,传承优秀文化,解决照澜村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等问题,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从乡村文化中发掘有益元素,形成群众性、文化性、功能性为一体的发展模块,促进农文旅有效融合,不仅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也是乡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农文旅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以农村为基地的文化、旅游事业的融合式发展.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农文旅融合终端文化是核心要义,而文化是连接农村发展与产业振兴的纽带,同时也是乡村旅游项目推进的基石;另一方面,农文旅融合能够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推广、宣传和资源带动等方面展现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供销社系统因其富有特色的组织和网络,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南浔区供销社在涉农领域产业布局多元,村镇经营网点广泛覆盖,但是因自身特殊定位限制创新,经营效率有待提升。通过对一系列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南浔区供销社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盘活低效益资产,提高农业附加值,摸索出了一条依托供销社系统的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35个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中,荣县作为唯一一个以发展油茶产业为主的县,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在种植加工一体化经营和农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油茶产业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油茶产业种植、加工、品牌营销、农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探析了荣县三产融合发展特点及问题,总结了荣县油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荣县油茶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对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增收等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界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4种模式,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先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农村产业融合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乡村改革不断深化,乡村资源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中国的乡村融合发展亟待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中国“产—景—村”融合发展相关研究领域阶段性前沿,探讨了“产—景—村”融合发展内涵,解析了“产—景—村”融合发展模式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结果 指出中国“产—景—村”融合发展下聚落景观和生产景观交叉融合,催生了复合型乡村景观的大量涌现,乡村土地分区利用呈现多元化,“产—景—村”融合发展模式的推广加速了乡村多功能转型发展,同时乡村空间分割、发展失衡和人地矛盾等问题也得到有效修复缓解。结论 考虑到乡村振兴背景下“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空间、产业、景观营造、内生动力等层面构建“产—景—村”融合发展理论模型,从乡村发展规律、价值功能、区域互动、生态安全、机制保障等角度提出对策措施,为中国“产—景—村”融合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激活乡村发展内部的动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王景盼 《农业经济》2023,(2):143-144
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具有清晰的逻辑依据,得到了国家政策、人文地理和发展模式的支持。发挥政府积极引领作用,以文化为核心,因地制宜进行模式创新,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日学习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5.
今日学习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亚健康人口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基于此,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效益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分析了国内外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类型和八个主要模式,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乡村康养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实施要求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文献停留在概念,机制设计和个案的研究上,鲜有对文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全面系统的梳理目前已有相关融合概念,模式和经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加快我国乡村文旅融合,同时也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上下推进乡村发展、加速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情况下,面对国内国际局势乡村振兴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将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乡村发展虽然逐步加快,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本身不高、管理制度多年未变较为落后、人均收入较少等问题,很难有大的提升。而双循环作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好的制度优势和资源转化优势,这些正是乡村发展缺少的。因此,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有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面对全新的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格局应该为乡村振兴提供转型升级的体系、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富裕的经济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双方融合进行阐述,表明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方式,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主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府对乡村治理的有效补充。社会力量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效益、促进文化传承与融合、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丰富农民增收途径等作用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人才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法规迟滞、主体意识不强、乡村融入困难、监督激励缺位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主体意识、探索融合路径和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